生活随笔:将军楼公园的胡杨林(2)
云上胡杨
气温–6℃,一股微弱的风都很有劲道,吹在脸上刀割一般。沙漠最上面一层冻坏了,有些松散,一路走过去,留下了清晰的脚印,歪歪斜斜的很有些诗意。
走了一段,还不见胡杨。我问刘青,到胡杨林还有多远。他指着前方说,前面就是,那些黄色的,一簇一簇的就是。因为是阴天,还因为我视力不太好,确实没有注意到,我看到的是高低起伏的沙丘。
经刘青指认,我终于看见了,整个沙丘上到处都有胡杨。这片胡杨林位于阿尔顿曲克草原西北部,南靠巍巍昆仑山脉,北面是茫茫戈壁盐滩。距格尔木市区约60公里,海拔2770米,是青海省唯一的,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胡杨林,有“云上胡杨”的美誉。这片胡杨的生长,依赖的是一条叫托拉海的河流。发源于昆仑山脉,属季节性内流河,只有在每年6月到9月份才有河水流过,其余时间河床干涸。因为有这条季节性河流的滋润,这片胡杨并不孤独。林中伴生着芦苇、梭梭、红柳、盐爪爪、骆驼刺等沙生植物,与这里栖息的野生动物野鸡、狐狸、狼、野兔等,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我们来到一棵高大的胡杨前,碗口大的树根裸露在外,虬根缠绕,气势非凡。树干高约10米,树身有脸盆大小,树枝光秃秃的,通体淡黄,仿佛雕塑一般。如果在我的家乡洞庭湖区看到这样的树,毫无疑问,它一定是枯死了。刘青介绍,这棵胡杨还活着。它非常神奇,它在休眠,早早地进入了梦乡,一梦半年以上。据考证,胡杨在地球上生存已经有300万到600万年的历史。我有些感动,胡杨虽然历经风雨沧桑,却仍然保持着古风,让你感受到一种原始生命的律动。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严寒、干旱抗争,静待来年春暖花开。
胡杨天生性格内敛,春风吻上它的脸,它也只是温情脉脉,爱它在心口难开。直到每年6月,在托拉海河的千呼万唤下,它才从梦乡中醒来。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胡杨树的叶子非常神奇,同一棵树上有杨叶形、柳叶形和枫叶形三种,故又叫“三叶树”。不同形状的叶子集于一树,层层叠叠,密不透风,碧绿发亮,成为大漠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胡杨性格倔强,为了在极端干旱的环境里吸收到水分,它的根系像钻头一样可深入地下13米。它不屈不挠,耐高温又耐严寒,可在±39℃的气温条件下生存。它抗风沙,可抵御每秒26米的大风。在荒漠和沙地上,是唯一能天然成林的树种。胡杨林带是保护沙区农牧业的天然屏障,也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更是维护地区生态平衡的主体。每年10月,胡杨就会由浓绿变为金黄,远远望去,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将整个沙漠都染成了金色,形成了令人心醉的沙漠景观。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