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精选散文:龙港三件事(3)

2022-08-24 17:22:52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印刷术、饭菜票与龙港,三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龙港人在鼓励农民带资进城开厂办店口号下,自发形成了人口、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集聚,他们的第一桶金,就是从印刷小小

印刷术、饭菜票与龙港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龙港人在“鼓励农民带资进城开厂办店”口号下,自发形成了人口、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集聚,他们的第一桶金,就是从印刷小小的饭菜票淘来的。在今天看来,这是神奇的历史和传说,也是当时的真实。前面说到小小的饭菜票上,很少标有印刷厂家,但到了龙港之后,我才知道,那些饭菜票,很多都出自这里,尤其是各个学校发放使用的饭菜票。原因是“文革”之后,各级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数量急剧膨胀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生食堂饭菜票市场。印一张饭菜票只有几厘的利润,油墨和洗刷用的香蕉水对人体还有害,正规的印刷厂对这种生意是不屑一顾的。太渴望在经济上打翻身仗的龙港人却不管不顾地揽下了大量的生意,赚下了让龙港经济强劲滚动向前的最初利润。

后来,他们又遇上了中国白酒产业的兴盛期,各种酒类品牌对包装印刷不惜血本,这给了常年四处奔波寻找印刷商机的龙港人又一次机会,龙港的印刷业由此又上了一个台阶。

龙港这个辖区面积仅184平方公里,人口46万左右的全国首个镇改市,在1990年前后,最多的时候有将近1000家大大小小的印刷工厂。估算一下,约一里地就会有一家,这与我前面猜度的宋时十里一家印坊,密度更令人吃惊。很多老板们白天是业务员出去拉业务,晚上回来当操作工,累了在机器旁边打个盹。有个黄姓老板说:“那时候刚刚起步,睡觉时间都是零碎的,都做不了一个完整的梦。”就这样,龙港印刷人一步步向前,一点点积累,印品从饭菜票发展到工业包装、书籍杂志等。生产方式从手工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的印刷,终于成就了几十亿上百亿的产业,博得了“中国印刷城”的称号,也让龙港成为产业集群理论的一个成功实践。

那天在龙港的中国印刷博物馆,陪同的领导还让我们用古典式手板架印刷机体验了一把手动印刷操作。当红油墨刷出那张古朴的毛泽东题写的字“认真作好出版工作”,参与操作的我们都新奇又激动。

确实,在印刷产业向数字化飞速转型发展的龙港,当我们握住那个木质推柄,恍然间,印刷术在脑海里亮了,许多文字、图案,许多书籍漂浮其上,其中还有几张我熟悉的饭菜票,上面印着大大的“学生食堂”字样。透过饭菜票,我又一次看到了当年自己青涩的学生模样。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