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散文:传奇大师姜立夫的人生
一代数学大师姜立夫的传奇人

2020年是数学家姜立夫130周年诞辰。
这一年的10月31日,中国数学教育研讨会在姜立夫故里——浙江省温州龙港市举行。也就在那一天,龙港双灵社区的姜立夫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姜立夫长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偕夫人回到了家乡。
白发苍苍的姜伯驹,已到耄耋之年。从他的儒雅举止中,人们试图捕捉姜立夫当年的音容。
130年,放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似乎不是很长。但是,如果回看姜立夫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把他放在现代中国历史和现代中国数学的历史中去看,我们不得不感叹:这真是一段漫长曲折又异常丰富的历史。
就在姜伯驹回归家乡的前一年即2019年的9月25日,曾经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龙港镇来了个华丽转身,撤镇设市,龙港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不设乡镇和街道的新型县级市。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改革是龙港最鲜明的特质,也是最重要的使命。龙港市在开启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转职能”等改革措施,打造高效运转的“小政府,大服务”模式的同时,地方文化复兴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正是在這样的大背景下,就有了一年一度的“蛟龙出港——全国名家龙港采风”活动。当笔者再度莅临龙港时,刚好姜立夫故居对外开放快满一年。在这一年里,频繁的参观人流,聚积起了一定的人文之气,为我们走近一代数学大家的“百年往事”,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温州,是耀眼而惊艳的。温州人以“敢为天下先”的豪迈,商行天下,为这座城市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充盈了创业激情,造就了这个城市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先后获得了“中国纽扣城”“中国电器城”“中国鞋都”“中国农民城”等称号。
从1876年9月13日《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开始,一直到20世纪的80年代,百余年的历史,对于东海之滨的温州来说,意义非常。这个由英国公使威妥玛和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在非战争背景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它对温州的社会性质、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是温州城市发展史上的转折点——有着两千多年古老文明的温州,山海大门从此被打开,转瞬间被强行纳入了世界历史行进的轨道之中。开埠,让西方列强加速了入侵温州的步伐,在客观上,也加强了温州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西方文化由此逐渐输入温州,从而促进了温州城市的近代化。由此,也揭开了温州风云百年、人文璀璨的历史篇章。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