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隔墙有耳(8)
原来如此
“那可不行!”周小梅看一眼门口,眨了眨眼睛,“噢,也不怕,反正没什么给他说的,随他去了。”
徐一可瞟她一眼,几口扒了饭,放下碗,出了门。周小梅追到门口,问他去哪。他说没去哪,就随便走走。她说早点回来。他说知道。
周小梅大专毕业后托人进了当时还令人羡慕的市物资局的下属公司。徐一可是信贷员,免不了要去局里搞信贷检查什么的。有人说徐一可跟周小梅挺般配的,就牵线撮合,还真就成了。只是公司没好两年就走了下坡路,接着是破产,周小梅分得几千块钱回了家。
回家没几天,周小梅赶上了银行面向社会招收代办员。见自己基本符合条件,只是年龄大了一岁,周小梅就去报了名。刚提拔为行长助理,还兼着人事科长的刘清远让周小梅将表上的年龄改了,又录取了她。徐一可却找到刘清远,说这样不行,不能让人说闲话。刘清远说其实也没什么,职工家属适当放宽一点条件也在情理之中。可徐一可就是一根筋,不同意录用周小梅。刘清远只好作罢,改为录用了老王的妻妹。为此,周小梅跟徐一可怄了半个月的气,三天没跟他说过半句话。一个月后,徐一可被任命为城区一个分理处的副主任。
在家闲了两个月后,周小梅跟人合伙租了一间门面,做起了建材批发,但不到一年下来,老本就亏了一半,只好关门大吉。周小梅十分心痛,也羞愧万分,走路都勾着头,老捡僻静处走。徐一可倒是不但不怪她,反而安慰她,说没关系,没哪个天生就是做买卖的料,就当是交师傅钱了。这样一来,周小梅更是心中难过,只想徐一可狠狠骂她一顿,同时也暗自起誓,下回一定要做出一个样子来。这次开店前,徐一可曾劝她先另0忙着自己当老板,可先到别人那里打打工,熟悉了一些做生意的基本套路,懂得了市场的基本规律之后再开不迟。她赌气没听,仓促之间就将店开了。
半年后,周小梅听了徐一可的,没跟人合伙,租了一间小门面,开了个服装店,卖的是大路货,走的是薄利多销。一年后,她换了一个大门面,开始经营品牌服装。三年后,周小梅在两河有了两家连锁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徐一可也回到机关,当上了个人金融业务部的副主任。
可是,随着网上购物和电商的兴起,实体店的销售每况愈下,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无奈之下,周小梅只好逐年收缩业务,将三家门店整合成了一家。
在双清照顾徐一可期间,周小梅将店子交给了店员去打理。回到两河后不久,她转让了店子,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又闲得无聊,就听了朋友的,也征得徐一可的同意,给两家民营公司做起了会计。
一天下午,周小梅给一家公司做完账,正准备要走,公司老板和叶大闯一同谈笑风生地走了进来。老板一见周小梅就向叶大闯推荐,说她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非常负责。叶大闯说他的大旺公司刚成立,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去他那好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