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两行家训(6)
天媒(外三题)
泪水湿透了枕头。那晚,赵忆泽由西人陕,奔向延安,后上了抗日前线……而她,匪兵近身之际,纵身跳崖,恰被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救起,参加了八路军。
五年啦。托人托亲打听,两人有了联系。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在巩县康百万庄园成立时,她从作战部队选调入校。快一年的学习,她像变了个人似的。这两天,全校开展“给前线丈夫一封信”活动,她用学到的文化知识,给未婚夫写了封挑战书:“你在前线打敌人,俺在后方学文化,咱俩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立功受奖走在前……”挑战书还未发出,他怎么回来了?莫非是他牺牲了,老乡把的随身物品给捎回来了?
翌晨,起床号一响,一夜未眠的柳山韭向指导员请了假,来到约定地点。
柳山韭所有的梦幻都没有这一幕:赵忆泽身穿大褂,头戴礼帽,一副小商人模样。见到她,他的目光躲躲闪闪的:“俺打仗……受伤了,部队南下,俺……俺掉队啦……”
掉队?掉队咋不去部队收容站,收容站就在河对面哇?
看到柳山韭不吭声,赵忆泽又说:“新中国成立了,咱县也解放了……咱倆也二十五六了,该回家成亲过日子……”
柳山韭明白了,未婚夫这是“开小差”!还要拉自己一块“开小差”!顿时,极度的羞耻涨红了脸。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一支支早操的队伍迎着曙光,从康百万庄园飞出,着装严整的女学员特有的口令,口号,脚步声,响彻在伊洛河长堤上。
“听见了吗?咱县解放了,全中国都解放了吗?!”
赵忆泽垂下头,不敢去看那一支支英姿飒爽的女兵铁流……此刻,他的心一下子回到自己火热的连队生活,这铿锵的口号,曾从自己嘴里喊出,然而,当连队南下路过家乡时,自己却以战伤为由,萌生了解甲归乡的念头。
沉默,沉默。
“忆泽哥。”柳山韭柔柔的甜语,吐出一句句乡音,“你忘了您赵家的家训了吗?”柳山韭掏出乾坤香包,指着正反两面红黄绿三色丝绒刺绣的两行字:金瓯缺,丈夫不望月;乾坤圆,男儿把家还!
赵忆泽落泪了。赵家原为北宋士人,在汴京城东宋门外开了一家“文曌药号”,擅做香包生意,独特的牡丹香配料,别致的造型,精巧的制作,享誉京城。靖康之难中,其先祖爷携家小避难至巩县浮戏山区。安顿好家人,先祖爷只身南下投岳飞抗金。离家当晚,先祖爷让先祖奶在家传乾坤香包正反两面,各蘸二老鲜血,刺下了赵家这两句千古家训。
先祖爷走后,先祖奶在家门口朝南的峰顶栽下一棵白檀树。每天早晚,先祖奶手拉树梢,踮脚南望,渴盼着丈夫早日归来。树高了,树大了,树老了,比树干还粗的树根顽强地扎在石缝里,巨伞似的树冠,枝枝梢梢,伸腰握拳,齐齐向南。后人便称此檀为“望南檀”……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