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笔会:桐城“五月雪”
大荒的故事

桐城“五月雪”
当采风的车子转过一个弯路,赫然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山岗上一片片一株株盛开着的白色花朵。这是五月的初夏,在福鼎的太姥山,扑面迎接我们的是这样满坡如雪的桐花。
我的心不由自主狂跳起来,“扑通、扑通”,人有前世吗?如果有,我的前世是不是一株桐花,就这样开在福鼎的山岗上,生长在这东海之滨的山崖上。
桐花原是清明时节盛开的,《周书》说“清明之日桐始华”,“二十四番花信风”也说“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桐花盛开的时候,树干高耸,树冠敷畅,桐花既是春日的高光时刻,也是春绿红谢的告别。但是福鼎的桐花,却在五月的中旬开得正盛,它开在太姥山的山岗上,开在山和海的交接处,开在我们每一个旅者的心里,让我们的心抖颤不已。
福鼎的别名原来就叫作“桐山、桐城”,修于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的《福鼎县志》说:“桐山,平坡宽旷,旧多产桐,故名。”桐有四种:“青桐,皮叶俱青而无子;白桐,皮白叶青而有子;油桐,有花有子;岗桐,丝白桐,无子,可以为琴瑟。”福鼎的桐树,基本是油桐,“栽桑植桐,子孙不穷”。民国《霞浦县志》这样记载:“桐子,亦可榨油。树大于油茶,其子与小瓜同,春花而夏实。种桐子不宜生地,开园二三年即可。九月底摘其子,置于阴处,旬月壳腐取子,造油与茶油同法,是谓桐油。髹家煮于釜,以砒霜、干土制而粘其质,用以髹器,亦漆志流亚。”桐油做好之后,蘸和在植物纤维或纺织品上,具有防水耐磨经用的性能。福鼎是沿海渔业发达地区,男人们要外出打鱼,海上作业。“岸桐花开春欲老,日断斜阳芳信杳。”女人们给渔网涂桐油,同时也涂上了自己一份密密麻麻的相思和记挂。
琴瑟和鸣,梧桐多思。伏羲发明的琴瑟,就是由梧桐木制成的,带有空腔,丝绳为弦。李商隐的诗歌写尽了琴瑟的深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台湾,桐花又被叫作“五月雪”,因为它四月开花,五月开始纷纷掉落,落英缤纷恰似五月飘雪,台湾客家在这时会举办隆重的“桐花祭”。一般的花是在绽放过后枯黄凋萎最终掉落,据说桐花却是在最成熟最美丽最灿烂的那一天立即掉落,一朵接一朵,一片接一片,前赴后继,无怨无悔。旧时的桐城,每到初夏,漫山遍野开满了白色的花朵,一阵风过,漫天飘起细碎的花瓣,織成雪白的花雨,构成了美丽浪漫的“五月飞雪”图。桐花花开也浪漫,落英更缤纷悲壮,“桐花万里丹山路”,桐花凋零的时候,如歌如泣,地上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茵褥。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