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千载蜀魂,精气长存。三星永耀,光焰万丈!(3)
三星堆:一部厚重的地下史书
1986年3月至5月,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分三个发掘区,发掘总面积达1325平方米,共清理出房屋遗迹二十余处、灰坑104个,出土大量陶器、玉器、陶塑动物、石人雕像以及漆木器。其中以第三发掘区最为重要、发现文物最多、文化层堆积最厚,其最厚的16层文化堆积层使三星堆历次发掘在此得到印证,为四川考古研究建立了年代学体系。随着对三星堆遗址各期文化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通过对成都十二桥遗址群发掘与研索提出了“十二桥文化”概念,使之成为成都平原先秦考古学文化谱系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1986年7月至9月,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横空出世,其年代为商代晚期(距今3250—3100年),其所揭示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引起轰动,这是遗址考古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为重大的发现。两坑出土各类文物上千件,其中以青铜器为大宗,尤以青铜大立人像为代表的八十余件青铜雕像为前所未见的重器。而青铜神树、神坛以及金面罩、金杖等亦属独一无二的稀世之珍。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两坑重大发现如平地惊雷,拨开了岁月迷雾,揭示出历史真相,从此,“三星堆”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三星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正是中华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的形象写照。与此同时,三星堆也向学术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许多重大学术问题有待人们上下求索、破译其间暗藏的宝贵信息。
二、一号、二号“祭祀坑”出土文物掠影
1986年三星堆遗址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两坑秘藏的旷世神品中,有以神秘诡谲的青铜雕像为代表的青铜器群,有以流光溢彩的金杖为代表的金器群,还有以满饰图案的玉璋为代表的玉石器群……其造型、纹饰神秘奇绝,其题材囊括人物、神灵、植物、动物等,深寓妙思玄想,堪稱神秘梦幻的艺术殿堂。三星堆从各个侧面向人们展现出一个梦想充溢、无限精彩的古蜀社会,张扬着中华古代文明的无穷魅力,闪烁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古蜀精神的载体撼人心魄,古蜀文明的光华耀古烁今。
以下,选介三件三星堆古蜀国秘宝重器,借此可知古蜀人独特的美学趣味和卓尔不凡的造型艺术,古蜀人的神话祭祀活动亦可见一斑。
(一)青铜大立人像。青铜大立人像高180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0.8厘米。在三星堆青铜雕像群中,足以领袖群像的最高统治者非大立人像莫属。以往殷墟出土的玉石铜人像与之相比,真可谓“小巫”见“大巫”。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其双手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其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具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其所站立的方台,或可理解为作法的道场——神坛或神山。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