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博士生考题

2022-09-02 21:38:46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三千余年一大变局”试解,几年前我出过一道博士生考题,大意是,李鸿章曾经感慨他所处的时代是“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总体印象是,教科书内容对学生

“三千余年一大变局”试解

 

几年前我出过一道博士生考题,大意是,李鸿章曾经感慨他所处的时代是“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总体印象是,教科书内容对学生影响极大,所有答案中好像没有能够跳出教科书范围的,更没有看到我想要的答案。其实,说实话,我当时脑子里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反而私存杂念,即想从学生那里看到一些闪光点,希望从年轻人那里得到一些启发,让年轻人活跃的大脑帮助我解开这个结。因此,那届学生对这道题的回答,多少让我有些失望。

此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直到现在。近几年读书有点儿想法,想尝试谈谈,但我不能保证说得很清楚,更不能保证能够说服人。

晚清大变局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大变局所蕴含的意义,大家也大致都能体会到,可是如果要想确解,给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却并非易事,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有独自的理解。李鸿章是那个大变局时代的亲历者,他当时怎么想的,我们已经无从知道。尽管我们可以从他很多的奏章、信件、文章中揣摩他的心路历程,但确解却很难,几乎是难以做到的。我想,从他发此感慨的具体处境来看,他肯定想了很多很多的问题。此话源出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他上呈的《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我个人理解,晚清变局之所以对李鸿章他们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和刺激,之所以被时人称为“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巨变:其一,意识形态坍塌;其二,文化自信丧失。这两个巨大的变局,都是在内忧外患形势下所发生的。而此前我们多从体用的角度去理解,我认为那样的理解仍是浮于表面,难以深刻认识那个时代所发生的这种巨大变迁。

关于第一个巨变,即意识形态崩溃或坍塌的看法可能来自魏裴德的《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一书,这是作者1965年完成的博士论文。魏裴德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即为什么广西的拜上帝会能够演变为一场革命运动,而广东的秘密会社则停留在复国主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广东的秘密会社只是利用本土资源号召反满运动。比如王夫之在《黄书》中曾认为蛮夷不属于历史上的中国人,因为孔夫子本人是反对蛮夷的;即使这些蛮夷接受了儒家学说,融入了华夏文化,也不能认为他们是中国人。这些影响中国几千年夷夏之大防的传统理论,显然成为广东秘密会社反满的重要理论基础。但事实上,满族人入关后即潜心学习汉族文化,很多满人后来成为非常不错的儒家弟子,他们已经融入中原文化系统,而秘密会社组织者为了达到反清目的而故意再将他们从中国人中排除出去,实际上是不合情理的。这时候,如果要真正对现政权形成根本性的威胁,需要创立或引入一种新的思想、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体系。尽管我们认为当时洪秀全因为科举屡遭失败而陷入癫狂状态,可我怀疑这极有可能是洪秀全故意设的一个局,是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表示异于常人,使自己神化,以便产生影响并有号召力。表面上看,洪秀全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引入基督教理论,这种理论看上去也与中国社会脱节,但实际上那时基督教在中国西南基层社会已经有了很大影响,并有众多的信徒,发过神经的洪秀全能够一呼百应,绝不是偶然现象。另外,洪秀全长期以来可能并未专心诵读儒家经典,而是迷上了傳教士带进来的基督教书籍,已经比较深入全面学习了基督教教义。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