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体味呼吸之间的静谧和安详(3)
简
简,更是一种抽丝剥茧、快刀斩乱麻和大道至简的哲学智慧。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自不必说,而“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延续了两三百年的西学东渐,渐渐地正在中西合璧,在交融和碰撞中,东方智慧在以一种更加博大的智慧,为这个时代,我们不想就“简”字在唯心与唯物之间划一道明晰的界定,因为从我的理解,这更是一种方法和态度。可以用在唯心的领域,也适用于唯物的范畴。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有一个差别是体现在人与自然的认知关系和共存关系的理解上,西方哲学偏重理性思辨,绝对理性批判可以说都循着理性思维轨迹推理演绎,而中国哲学更具有人文情怀,融入了伦理道义,有大我小我,有出世入世,虽然饱满并有人性化,但是作为历代的士大夫我揣摩起来应该是蛮沉重的。尤其是在西学东渐之后,当把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串起来读的时候,发现越来越痛苦,因为不同派系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越来越多,而不同体系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这样越揣摩越痛苦,越探究越头疼。我很同意一句话,读哲学就像吸了精神的鸦片,让你越加痛苦但又欲罢不能,鸦片是必须远离的,但是这种欲罢不能的上瘾就如同一个人灵魂和精神的养料,爱之深,思之切;心思和思虑的沉思需要这种养料,如同空气对于我们之重要。
在此,不得不提到中国功夫。功夫的认识,如同我们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也是历经了几重的境界,所谓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鄙人愚钝,可能在辗转反侧之际,还是徘徊在见自己的阶段,在帕提侬神庙的那句话:能够认识自己,也已经实属不易。但中国功夫确实让我从二重境界走到第三重,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在此凭我对功夫的菲薄理解,希望可以为中国的功夫做小注,同时更是要消除普通大众对功夫理解的一些误区。功夫其实是博大精深的,如同《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部属分类,强调了类别,可能我也很难用一句话概括功夫的内涵,但是我可以明确地说,功夫不是我们常人所认为的打打杀杀,也不是四两拨千斤、飞檐走壁。中国的功夫哲学融入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朴素哲学思想。在此,我之所以强调第三重境界,是因为在中国的功夫和中国哲学中,解答了西方哲学在纯理性思辨无法解决和解答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更相信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在功夫中,我体会到了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不仅仅是彼此对立和孤立地去看待和解决问题。西方讲究理性和客观事实,而东方人更讲究做事能够合情合理,既要能公平正义,又在情理之中。更偏袒地去说,可能中国的功夫哲学解决了人本身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包括人的肉体的局限性以及在思辨和逻辑思维的局限性。同时,当我们在哲学和逻辑的推理中发现了很多逻辑的悖论无从解答,似乎觉得只有上帝才能洁净精微体察万妙之微毫。言归正传,这万般的含义和体现在一个“简”字,太极从无极而起,咏春的小念头、寻桥和标指,八卦掌的八卦掌谱都极尽精简。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