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里下河,承载了艺人们太多的想象与乡愁
嗨呀嗨哟嗨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从大人们的嘴里听到“里下河”这个词了。心中常常有疑問——里下河,是哪里的一条河呢?后来总算知道了,里下河不是一条河,而是指江苏省中部沿海江滩的一块湖洼平原,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至苏北灌溉总渠,南抵新通扬运河。但又因为里运河简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平原介于这两条河道之间,故称“里下河”平原,被誉为“鱼米之乡”。
说来也巧,就在我38岁的时候,我踏上了“里下河”这方富有活力、极具文化特色的热土。
那天是周五,乡文化站长来我办公室,并且还顺便带来一个人。没等他们坐下,文化站长先开了口,向我做了介绍。原来那个人就是里下河民谣的传承人之一,看上去在45岁左右,人不胖,也不瘦。
海安里下河民谣是怎么回事?里下河民谣最早的源头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是高邮市高邮湖以及里下河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广为流传的传统民间歌曲,主要有号子、小调、情歌及各种生活风俗歌谣、儿歌、对歌等。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传承,在兼容并蓄中,海安区域也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号子、道情等为主打形式的民谣。再加上海安地区具有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水网稠密、稻作文化极其发达等特点和海安人那种豪迈、豁达、质朴、乐观的性格,二者合一,恰使其语言和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具有音乐感染力和多样性,所呈现出来的民谣,不仅有苏南小调那种柔婉的演唱风格,又具有北方民歌爽朗的气质,演唱起来既高亢嘹亮,又不乏委婉柔和,成了当代民谣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更是河水湖水间的一朵奇葩。
传承人讲到这儿,显得有些激动,只见他“唰”的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四周静寂无人,他不免有些尴尬。于是,又坐了下来。
海安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促使了民谣的形成。他这么一讲,我心里有数儿了,由于海安有着广阔的水域,加上气候温暖潮湿、土地肥沃等因素使得本地的稻作文化非常发达。聪明能干的海安人利用上苍给予的这一优势,种起了水稻。水稻,顾名思义,这种农作物与水的关系就如同鱼儿离不开水,故它的一生必将在水中度过。那么水又是怎样从河(或湖)中引到洼地中的?
相传,在三国后期,海安地区的先民因地制宜发明过三种戽水工具:人力车(也称踏水车)、禽力车和风力车。考虑到安全,最终只留下踏水车。踏水车是一种用人力脚踏的水车,形式有六人轴、四人轴、二人轴三种。
我不由自主地点点头,那人竟能将里下河的故事讲得清清楚楚。水域与气温交织的旷野,才是里下河民谣最好的背景,极其发达的稻作文化,才是里下河民谣最好的内容。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