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里下河,承载了艺人们太多的想象与乡愁(2)

2022-09-02 21:18:47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嗨呀嗨哟嗨幺,我顺着他的思路,亲耳感受到。 那是一千年前的事了。传说,有一女子刚从外地嫁到海安来,由于到了插秧季节,田里急需灌溉,而她家中用的踏水车却

嗨呀嗨哟嗨幺

我顺着他的思路,亲耳感受到。

那是一千年前的事了。传说,有一女子刚从外地嫁到海安来,由于到了插秧季节,田里急需灌溉,而她家中用的踏水车却是四人轴的,按往年惯例,还需外借两名劳动力,今年亦不例外。虽然家中多了一个能干的女人,但她有身孕了,这个时候,谁还敢让她上阵,更何况是力气活儿呢?于是,她只能往返于两地,干点儿轻活儿,给他们送送开水、换换擦汗巾。上车时间还不到三个小时,她看到水车上的四人却不堪重负喘着气,个个像霜打茄子似的,精神明显蔫了。她这才想起娘家人唱出的所谓“号子”,于是便用“哼号”一问一答的方法来顺气省力,结果还真有效,这个时候大家干劲儿十足,哼出来的声音也显得格外有力。从此,里下河便有了号子,并逐渐形成了劳动号子。

真够味儿,一首曲子,一家人生,一桩农事,活脱脱呈现在眼前。那遥远年代的故事,今天被传承人面对面演绎得细腻动人。看来,他讲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消除疲劳又追求美好的跃动的画面。尤其是他描述到“哼呀、哼呀……”手脚同时打着节拍,脸上露出微笑时,我浑身都是劲儿,有种随你而动、奔你而去的感觉。不过,最动人的,不是他的姿势,而是他脸上洋溢的笑容,不是大笑,也不是微笑,而是发自内心的那种自然之笑。在我看来,他的那张脸根本不像农民,分明就是一位艺术家,是一部电视剧的主角,闪耀着夺目的文艺气质。

至此,我终于从他的笑容中解读出,刚才那目光中的坚毅,那发自内心的自信之笑,必然来自民谣的滋润和支撑,这样的人注定要成为民谣的传承人。

那又是什么让他有如此坚毅的力量?

他接着讲道,劳动号子(也称水乡号子)在海安地区传唱有近一千个年头了,是他们一代又一代站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随心所欲,托物言志,信马由缰,唱水乡、唱自己、唱生活、唱未来,使这方热土有了凌空而落的一抹红,打破沉寂在沟渠河汊中的枯燥与单调,抹去里下河固守的原色。又由于海安处于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汇处,就使得这一地区传唱的民谣最具人气,特别是歌词形象、生动、朴实,演唱起来平易近人,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为古老而又充满神奇的净土,里下河的确承载了艺人们太多的想象与乡愁。

我虽然对劳动号子的了解才刚刚开始,但我的生命里好像有了里下河的血脉,仿佛与民谣有着生命般的关系。

从那时起,只要我一有空,就和他们在一起,听他们讲,听他们唱,当然,要是自己的雅兴来了,也会随之扯开嗓子吼上几句。虽然对一些文字、押韵、方言的行腔似懂非懂,但觉得唱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总是让我感慨不已。同时,我也懂得了,劳动号子就是产生于劳动之中的歌谣,是在人们劳动的过程中,为了协调劳动节奏、调节呼吸、舒缓身体受到的压力而发出的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或呼号最初是简单的、粗糙的、有节奏的,但随着不断衍化、演变,却成了较为完整、有曲调的劳动号子。更有趣的是,人们的劳动也会随着工种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动作,比如推、拉、担、抬、举等,身体随着这些动作形成或前躬、或后仰、或左倾、或右侧等形状的变化,身上肌肉受力部位的紧张或松或缓也随之变化,节奏感极强,于是,劳动号子也就有了轻重缓急之分。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