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我的记忆

2022-09-12 21:12:00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今天蒸面皮,母亲说:“今天下午蒸面皮。”我就自觉地拿一个大搪瓷盆取多半盆面,搬一个小板凳,坐在厨房门前的台阶上开始搅面。 蒸面皮是一种做法简单的面食,仅有的一点儿

今天蒸面皮

 

母亲说:“今天下午蒸面皮。”我就自觉地拿一个大搪瓷盆取多半盆面,搬一个小板凳,坐在厨房门前的台阶上开始搅面。

蒸面皮是一种做法简单的面食,仅有的一点儿技艺含量,也就在搅面上。其实,就这一点儿技术要求,也不是多难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母亲缺少的正是这种耐心。母亲自己搅面蒸出的面皮,里面总是布满一个一个的小面疙瘩,吃在嘴里口感不佳。对于大家的评价,母亲颇不满意,说:“都会吃的时候嫌,咋不都自己蒸去哩?”但是我们谁都没有自己蒸去,依然还是在吃的时候,一边吃一边嫌。母亲就有点儿气愤了。本来,因为我们家孩子多,吃饭的人就多,每顿吃饭都有近十口人。对于不擅长做饭的母亲来说,每顿要在短时间内将这么多人的饭做熟,吃完母亲还得洗碗洗筷,收拾锅灶。收拾完后有时出去买点儿菜,回来后又得赶着做下一顿饭了。就这近十口人吃饭的状态,就是吃简单的酸菜面,那也得和好大一团面,擀面时都得分两次擀,擀一次案板都放不下。母亲喜欢蒸面皮,可能是蒸面皮能省点儿揉面的力吧,同时,又给大家改变饭食的花样。

蒸面皮,在我的老家是极稀松平常的一种面食。不知起于何时何代,只知在当地历史悠久,但关于它的起源没有正史记载,也没有野史流传,反正代代相传的技艺,家家会做的面食。只是因为现在都住高楼了,家中人口越来越少了,大锅大灶没有了,想蒸面皮都蒸不了,想吃了,只有出去买一碗解解馋了。

外婆的茶饭做得极好,在我的记忆里,外婆会做很多复杂的饭食,如烙油饼、烙韭菜馅饼,过年过节烙月饼,做点心,烙饼干。但是很少见她蒸面皮,而不擅长做饭的母亲却常蒸面皮。

由于大家嫌弃母亲搅的面蒸出的面皮不好,而母亲又要经常给大家蒸面皮,于是,兄弟姐妹一齐帮母亲搅面,搅着搅着,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任务最后就落在我身上了,这大约是因为我一直在家吧。

等到弟弟开始上小学的时候,如果正好是星期天,就由我和弟弟两个人共同完成。刚开始搅面时,倒水一定要慢,一手端着盛水的搪瓷缸子,一手执着筷子,一边往面里倒水,一边用筷子搅面。倒水一定要慢,筷子要均匀地搅,不能出现觞水的状态。等搅到盆里的面处于一种黏黏的接近面团的状态时,我就放弃筷子,改用擀面杖。这时候,就需要弟弟的幫忙了,他扶着盆,我双手握着擀面杖搅,或我扶盆,他搅面。

看着软软的面团光滑无面疙瘩时,就继续给面团里加水,直到黏黏的面团成为一种稠面浆,又要换一次搅面的工具,由擀面杖换成了勺子。然后,再给稠面浆中兑水,再搅一会儿,就用勺子舀起面浆往盆里倾倒,看面浆从勺子里往盆里流的速度,推断面浆是否已适合了。等到面浆从勺子里流出时不急不缓,就说明此时面浆稀稠合适,可以开始蒸面皮了。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