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人终要自己学着去忏悔

2022-09-12 21:09:38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父亲已过八十岁,我对父亲的感情是复杂的。十年前,我的母亲亡故,我将大部分责任归咎于父亲,由此产生了一种恨。那时候,父亲沉迷于一种什么功法,固执地认为,人有病了不能吃药

父亲已过八十岁

我对父亲的感情是复杂的。十年前,我的母亲亡故,我将大部分责任归咎于父亲,由此产生了一种恨。那时候,父亲沉迷于一种什么功法,固执地认为,人有病了不能吃药,唯有用功法治病。他不单自己不吃药,也不让母亲吃药。可怜的母亲,一辈子于大事上总是习惯依赖父亲,没有自己的主见,对待自己的生命也是一样。

母亲那次是得了中风,必须立即送医院治疗,片刻也不能耽误,这是基本常识。父亲居然想阻拦,说他有办法治疗,但他那一套根本说服不了我们。母亲还是住进了医院,治疗一个阶段效果还不错,出院前,医生再三嘱咐:康复治疗需要很长的时间,药一定不能停。

问题就来了。母亲一旦从医院回到家里,脱离了我们的视线,是否能够按照医嘱保证服药,完全是父亲说了算。因为父亲的行为失常,对此我们是有担忧的,一度想让母亲与父亲分开了生活,但又觉得不妥,老两口感情还是不错的。我很懊恼当时的犹豫不决。

高血压、脑血栓,是常见病。母亲是初次犯病,第一次并不太重。但在父亲当时那种观念的主导下,拒绝后期药物治疗,受蛊惑于练某种功法。母亲后来又犯了几次,结果一次比一次重。但父亲坚持他的方法,死不悔改。

母亲走的那年,年龄并不算大。医疗技术也足够发达,她的阳寿本不该尽,是人为的折腾,让她未能享受儿孙的天伦之乐,早早离开了人世。

我看得分明。如果按部就班地治疗,这种病不至于发展得这么快。我难道要把这种结局拿过来与父亲对质?同样是至亲呀!更何况,母亲走了,对他的打击也很大。

这么多年了,每每想起,恨就止不住从我心中生起。但恨又没有出路,我又去恨谁?我恨的人恰恰是我最亲的人!

还有一笔账,也要记到父亲头上。我的大姐也是受了父亲的影响,血压高了,不吃药,不治疗,结果才50多岁就追随母亲而去了。我反复琢磨大姐的病情发展过程,实在是想不通,这种病并不是绝症,只要她积极地去面对,正确地去治疗,何以致命?

还有哥哥,其人生中有近十年的宝贵时光,被他的诸多荒唐行为给糟蹋了,这账似乎父亲也逃不了干系。因为哥哥的种种怪异行为,或多或少来源于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自己为人父,为人子,未尽应尽之力,却去空谈什么高屋建瓴的东西。

母亲走时,哥哥不在身边;父亲病了,哥哥不在身边;他儿子尚幼,需要他的温暖与指引,他似乎早把父子之情抛置于九霄云外。儿子大了,等着房子结婚,他终于急了,良心发现他还生了个儿子!哥哥平时并不多与我联系,但一旦他与我联系,我就本能地有一种不好的念头:又有什么麻烦事要发生了。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