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我老家的独特风物(2)

2022-09-12 21:06:58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吊井,同村同龄的孩子王胆大,一上来就叉开双腿,直接十字骑跨在一米见方的井穴面上。我更慎重一些,下拉之前,双脚弓稳立于井边,与井沿的两条边站成

吊井

同村同龄的“孩子王”胆大,一上来就叉开双腿,直接“十”字骑跨在一米见方的井穴面上。我更慎重一些,下拉之前,双脚弓稳立于井边,与井沿的两条边站成“V”字结构。这样的安全系数高于“孩子王”的操作模式,至少,人不会落井。之后,双手垂直举过头,握紧斑竹,咬牙憋气往井穴下使劲儿地按。不按不行,吊桶是空置,产生不了下坠力,还有,杉木的底座套有一块重量起码在十五公斤以上的青石圈儿,正是靠用力下拉,才能使杉木杆的屁股翘起来。当吊桶够得着水面,就要把小技巧用上,要有一股爆发力,将斑竹按顺时针转动后,猛地往水里捅,吊桶“咕噜、咕噜”地就下到水了。提上来,有蛮劲儿就行。越往上提越省力,快到井面时,基本上可以松开刚才的吃紧。因为青石圈的位置降下来,重力和压力对斑竹的提升作用就显示出来了。

看着桶里晶莹透亮还在漾个不停的井花水,心里别提有多快活,我们都在耻笑过路人的时候,感觉自己当了一回劲道小英雄。有捣蛋鬼干脆提起吊桶,对伙伴、对自己来个“盖顶浇”,从中取乐。

其实,大人的快乐跟小孩儿一样,也是无时不有。

“喝凉,喝凉,井花水来了”。“鬼子”的吆喝,夸张得像馆子店的“跑堂”。“鬼子”是同门兄长,他在表兄弟中居老三的位置。乡下人认为:老三个个是“聪明鬼”,所以,凡落地的三崽都叫“鬼子”。其实,挑水的这个老三,一点儿都不鬼,相反,勤快可靠,一个生产队的人都喜欢他的憨样子。

这会儿,他双膝微微收拢,把锣鼓样子的水桶从肩上慢慢卸下来,枕在弄堂口,用搭在脖子上的白坯布,来了个“满脸擦”。他涨红着脸,不停地喘着粗气,不停地喊叫聚集弄堂里正在吃饭乘凉的亲邻舀瓢井花水。

大晌午,户外是37℃的“高烧”。竹床、竹椅、高低木凳把东西向套风的吴家老弄堂填了个满怀。半个生产队的族人都端牢盛满饭菜的大白碗,以或靠或坐或半躺的方式聚拢在这里,要么动动嘴,大口嚼咽碗中的饭菜,聊起身边的家常。要么动动手,不停地摇摆手中亮着白光的麦秆扇和蒲叶扇,似乎要摇散夏季的酷暑。午后的“弄堂沙龙”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继续着,“鬼子”笨嘴笨舌,反正吐不出莲花,他就像例行公干一样,在大家饭后将要歇晌的时候,及时送上一股新鲜的清凉。

他用斑驳的大木勺不停地往七碗八盘中倒水,粗糙的动作,溅落一地的水花。我自备了搪瓷茶缸,直接到水桶量了一缸。那时,大人小孩儿都一样,不习惯喝凉白开,事实是不完全具备这个条件,不如直接饮用冰甜的井花水来得过瘾。你一瓢,他一碗,一阵“凉快凉快、舒服舒服”的感叹声后,一个个族人变得东倒西歪。随后,老弄堂就交给了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