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特有的味道(2)
想起原哥
在学校蒸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也许农村学生家境贫困,饭菜缺乏油水,容易挨饿,不少班级轮值扛饭分菜的学生未到下课时间就早早守候在学校厨房门口,以便早点儿扛饭端菜回宿舍,弄得厨房挨挨挤挤,炊事员干活儿碍手碍脚。原哥将身上的汗巾一挥,毫不客气地骂起来:“去去去!等下课时间再来扛饭就饿死了吗?”嘴硬的学生就回应:“真的要饿死了,原哥,求求你,让我们扛饭菜回去吧。”原哥还是比较讲原则的,不到下课时间绝不会让学生扛饭菜,学生只好磨磨蹭蹭,在厨房门口周围来回走动。原哥于心不忍,下课铃声一响,马上将厨房门打开,于是学生便一窝蜂地挤进去,像鸭仔落田一般,争先恐后地到大蒸笼里捡饭盒,霎时间饭盒碰撞声、学生吵闹声汇成一片,那场面甚是壮观。原哥见到这情况就笑了,心疼地说:“大家慢点儿,慢点儿啊,不要急。嘿,看样子你们真的是要饿死了。”
原哥虽说五十好几的人了,可仍然是光棍一条。其实,原哥本来是有妻室的,只是因家庭出身问题,人又穷,老婆留不住,带着孩子跟别的男人生活去了,撇下他孤单单一人。据说后来不断有人给原哥做媒、牵线,介绍的多是贵州、广西、越南等外地妇女,有的还带着小孩儿呢。每次原哥都是好鱼好肉招待她们,那些妇女实在可恶,跟原哥生活了几天后,就偷偷溜走了,就是养不熟,每次原哥少不了要被媒婆和妇人“斩”去千百元才罢休。原哥为此闷闷不乐,只好一日三餐喝酒,以酒为乐,浑身充满酒气。有一次,原哥又被媒婆和妇人“斩”去几千元,我为原哥忿忿不平,说:“原哥,要不要我帮你报警,将媒婆和妇人抓起来坐几日牢,看她们还敢到处行骗不?”原哥摆摆手说:“算了,我都习惯了,人家过日子也不容易,拖儿带女的,就当是我为她们施舍,做点儿好事吧。”原哥一脸无奈,说完便咕噜咕噜地抽起大碌竹来。站在一旁的我只好默默地为他叹息,一阵浓烈的酒气从原哥身上直冲鼻子,看得出,原哥又为这事喝了不少酒。
原哥这人也挺慷慨的,平时肯周济他人,看见别人缺吃少用,就主动送上去,或者遇到人家来借钱借物时,原哥从无二话,说:“嘿,拿去!我还有呢。”有时,学校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捐款,从来不缺原哥的份儿。有一年,学校召开教职工例会,向灾区人民捐款,于是,大家你20元我30元地捐了,等到原哥捐时,他一下子拿出300元捐上去,让在座的领导、教师连连瞪眼乍舌。要知道,那时候的300元可相当于现在的3000元或更多了。有同事说:“原哥,你什么时候发了?”原哥说:“什么发不发的?人家都饿死了,我们不可以节省一下,多捐些钱给人家吗?”原哥的话,顿时引来教师们的阵阵掌声。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