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小辑:一级青石台阶(8)

2022-09-17 16:14:08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地宫里,新中国成立后,零陵行署就设在万石山以东、东山以西。行署坐西朝东,原来的大门比零陵地委的大门还要气派,门口有解放军站岗。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地宫里

新中国成立后,零陵行署就设在万石山以东、东山以西。行署坐西朝东,原来的大门比零陵地委的大门还要气派,门口有解放军站岗。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地委行署为解决东风大桥的交通瓶颈问题,决定将行署搬迁到几百米外的东山东麓,从大桥东端劈开万石山经行署原址,修建一座立交橋跨越中山路再修建一座有楼台的隧道穿越东山,经行署新大门往东外延。行署搬迁新址后,一条新路(今潇水中路)开始动工兴建。1987年的一天,施工人员在原零陵地区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今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北侧的万石山推土时,发现了一块石碑,它为明代石刻,石质,灰白色,长255厘米,宽105厘米,高35厘米。碑上所刻文字,分为上下两截,上截刻天启元年(1621)湖南按察使副使兼布政司参议分守上湖南道张孝所撰的题名记序言,500多字,介绍了朝廷设立上湖南分守道的由来及题刻此碑的原因、意义。下截刻了自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年)至清顺治八年辛卯(1651年)之间的104年里,历任上湖南分守道的道员名单,共43人,约有1200多字。石碑出土后,为了不影响施工,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将它运到了零陵文庙内进行保管。若干年后,经专家鉴定,它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零陵古城的宝贝。

新世纪之后,我曾多次去零陵文庙参观。当我在零陵文庙大成殿前左边台阶下看见这块被玻璃罩呵护着的石刻时,心里不禁感慨万千。追溯它的前世今生,也有这样那样的喟叹与惋惜。

永州地处湘南,是荆楚至岭南的水路要道,也是湘桂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这里水清石秀,历代流寓者甚多,因而形成了遗存完整、数量丰富、成线成片的摩崖石刻群。至于活碑石刻,为数也不少。关于官员题名,文献上也有些许记载,比如康熙《永州府志》就载有永州知府赵儒(号渭北,华阴人)于明嘉靖年间写的《永州府职官题名记》。对比赵儒和张孝的题名内容,应该说,赵儒的文采不输于张孝,遗憾的是,尽管当时有勒碑的习惯,但我们不知道赵儒有没有叫人将该文刻成石碑。所以,到目前为止,永州境内出土的题名碑刻仅有张孝的上湖南分守道题名记这一块。

分守道是明代的一种官职。明朝把全国划分成10多个省份,每个省划分成为若干个府和直隶州,州府下辖若干数量的县。每个省份又建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相互制约的模式。明朝的道台非常复杂,分为很多类型,例如分守道、分巡道、兵备道、督粮道、提学道、清军道,等等。在所有的道台中,分守道、分巡道和兵备道最常见,它们介于省、州之间,分别隶属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一个布政司(相当于省政府)里要划分出好几个监察区“道”来,而一个“道”有可能要管辖与监察好几个府。通常来说,凡是由布政使司里的左右参政、参议等佐官分管与监察几个“道”的钱谷粮税之类的,这类专业的“道”叫“分守道”,凡是由提刑按察使司(相当于现代省检察院或省法院)里的副使、佥使等佐官分管与监察几个“道”里的刑狱之类的,这类专业的“道”叫作“分巡道”。由于是监察官员,而不是行政官员,对于道台的选拔有很高的标准,一般选择清流进士担任。此外,在地位上,监察官员也高于行政官员。这种设置,有点儿像上世纪50年代初,湖南设立的湘南行政区,介于省、地之间,一个区管了衡阳、郴州、零陵三个地区。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