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东坡书院的光(2)
东坡书院的光
在海南很普通的狗仔花,却因为东坡的到来,名闻天下,成为一品奇花。
这其中的典故,儋州人尽皆知。
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看到王安石有诗云,“明月当空叫,五犬卧花心”,东坡认为这诗不合事理,明月岂能“叫”,花心又岂能卧犬?遂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五犬卧花荫”。王安石哂笑东坡见闻不广。东坡心中略有不服。东坡被贬到儋州后,得知儋州有鸟叫明月,有花叫狗仔花,“五犬”正是狗仔花的花蕊,形状就如同五只小狗团团围坐,托起花心,非常形象,这才恍然大悟,当初是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句。
也许他还从那花中得到鼓舞。狗仔花抗沙、抗风、抗压力等等特性,给他注入了超越苦难的力量。
也许,他从那花中感悟到,黎子云等当地文人学子、黎民百姓,他们就像这花儿一样紧紧围绕在他的身边,托起了他的新生活。黎子云是儋州本地人,也是他最亲密的朋友,黎族,在他最无助时倾全力援手。在载酒堂大殿中有一组三人玻璃钢彩塑,东坡在讲授,黎子云在聆听,儿子苏过恭立一旁。殿上题匾为“鸿雪因缘”,叙说着他和黎子云的珍贵友情。
那时候,他们一定在桄榔庵里也种起了狗仔花。
现在的东坡书院,后园辟有狗仔花景区,种植有十来株狗仔花,讲述着这段千年趣闻。慕名而来的游人会在园子里专门寻它。
我也是在园子里寻见狗仔花的。它果然十分奇特,绽开的花朵有五片花瓣,花瓣内有五支花蕊,状如五只小狗团团围坐,托起花心。
我也特别喜欢书院里的那株杧果树。
这株杧果树位于载酒堂和东坡祠之间的庭院里,种植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根深干壮、枝繁叶茂,树姿优美,且树身高出庭院足有十几米,遮护住了整个庭院,令庭院更显荫浓清幽。杧果树是花开极繁的常绿大乔木,开黄色或淡黄色花,花小而多,密集成簇成圆锥形花枝。自然开花在每年深冬至次年初春,春节前后是它的盛花期。盛花期时,又大又高的杧果树,开出好大一枝的花,一簇簇、一片片、一树树,整树整树的花相连,如云如海,壮观万千。花落后,花蕾谢掉,就开始结果,果实成熟时柠黄色或黄色,垂挂在枝头,又是一景。眼下,这株300多年的杧果树正是结果的时节,树上挂满了青中泛黄的杧果,衬着院墙上郭沫若、邓拓、田汉等名家题咏的诗刻,整个书院都古雅华美、生机勃勃起来。
我不知乾隆时代为什么会在庭院里种下一株杧果树,但我觉得,这株杧果树,也已是苏东坡泽被海南文化繁荣气象的象征。东坡办载酒堂,许多人从海南各地,甚至从岭南追至儋州,从东坡学。在之前的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东坡北归不久,第三年,学生姜唐佐成为海南有史以来第一位举人;第九年,学生、儋州人符确成了海南第一个进士,结束了海南没有进士的历史。宋元明清海南共出举人767人,进士97人;民国年间,学子们的脚步更是从这儿踏向遥迢的日本、法国。苏东坡在儋州虽只有三年,他播下的教育火种,却像这杧果树,硕果累累,生生不息。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