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随笔:东坡书院的光(3)

2022-08-17 10:57:33 来源:文言阁 作者:网络
导读:东坡书院的光,我也特别喜欢书院西园里的《东坡笠屐图》金身塑像。 东坡笠屐故事广为流传。在载酒堂壁,有一个《坡仙笠屐图》碑,碑有题语,讲述的就是苏东坡笠

东坡书院的光

我也特别喜欢书院西园里的《东坡笠屐图》金身塑像。

东坡笠屐故事广为流传。在载酒堂壁,有一个《坡仙笠屐图》碑,碑有题语,讲述的就是苏东坡笠屐故事。“东坡在儋耳,一日访黎子云,途中遇雨,从农家假笠屐着归。妇人小儿相随争笑,群犬争吠。东坡日:‘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自宋以来,历代画家都非常喜欢东坡笠屐故事,他们依照自己的喜爱创作出了形态、服饰、笠屐迥异的《东坡笠屐图》。在高高柏树掩映,繁茂花丛簇拥下,西園的这座塑像当是有了新的审美意趣。东坡先生头戴竹笠,脚着木屐,右手握书卷,左手轻提袍,目光平视前方,全身金光闪闪。这金色的衣衫和俊逸的神态,极契合人们心中大文豪风雅超旷的意象。

一队衣着统一校服的学生前来瞻仰东坡像。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列队站立,向东坡行礼敬拜。我拉过一位男生问,你们这是从哪里来,你是否喜爱这样的东坡形象。他说喜欢,“东坡先生好酷爽,好有范哈!”一旁的年轻老师接过话头,告诉我他们从海口来。东坡书院现在也是国家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这里陈列着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和文物史料,带学生来,主要是希望通过了解东坡先生的居儋故事、寻觅东坡遗存、观赏珍贵馆藏文物,让学生们开阔视野,获得启发。他们还将去钦帅泉,亲手打上一桶泉水,探寻钦帅泉清澈无浊、不盈不损的奥秘;他们也将学习拓片,要亲手把《坡仙笠屐图》《月梅图》这样的文物书画制成拓片作品,以体验文物的历史价值;他们还将在书院的土壤里种上一株植物幼苗,培土、施肥、浇水,切身感受東坡“美好出艰难”诗句的深刻哲理。总之,要通过寓学于游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东坡先生的精神气度,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东坡文化的种子。

我问老师,这些学生看上去也就十几岁,一次参观能感受到东坡先生的精神气度吗?

老师说,也许不能真正感受到,但这是一种熏陶。

原来老师是一个“90后”,父母都是海南建省时来到海南岛并一直坚守在海南的建设者。父亲是一个苏东坡迷,最崇尚苏东坡超旷的处世态度。他还在幼儿园时,父亲就给他读苏东坡的诗词,到他上小学就带他参观东坡书院,讲东坡故事。久而久之,苏东坡乐观、坚毅、豪放、爱民忧民的形象烙进了他的心里。当老师后,他就像父亲一样,时不时地给学生宣讲苏东坡,也常常在节假日组织像今天这样的活动。他相信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我感到欣慰。年轻老师所说的,正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是杧果树一样开枝散叶、开花结果的途径。

仰看雕像,竞感到时光穿梭,载酒堂已复原为最初的桄榔庵模样。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