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冬日里的鳗鱼
阳台上的鳗鱼

一
那年冬天北京冷得特别早,十月中旬已经要穿羽绒服了。特别是刮风的日子,又冷又干,不管待在屋里还是屋外都是透心凉。我从温暖湿润的南方过来做北漂,天气成了对我的第一个考验。
原本我打算过了冬天再出来,但莺莺姐、婉儿和陆岩他们几个催得太紧了,说他们都到了,就等我一个。制片人霖哥也每天打电话发微信,说人码齐了就好开工写剧本了,现在是三缺一,老朋友嘛,一个不能少。我却不过情面,也却不过情义,还有一个私人原因,我和继母闹得很僵,跟她带过来的妹妹也相互看不顺眼,老是别别扭扭的。她们俩是一条线上的也就不说了,我跟爸爸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我发现他越来越没有原则,时常偏向她们母女俩,有时候干脆彻底倒向她们,我都闹不清楚他到底还是不是我的爸爸。我也不想在那个家里待了,也不是我不想待,是真待不下去了。有一天我心情烦闷,一个人在外面漫无头绪地乱走,太阳照在头上火辣辣的,我忽然想明白兴许他们也很不愿意我待在家里,他们三个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就是那一念之间,我决定立刻北上。
莺莺姐和婉儿邀请我去跟她们挤一挤,她们和另外一对情侣在东五环边上合租了一个两居室的公寓,我觉得三个人住一个房间实在太拥挤了,而且和陌生的情侣住一起也不方便,我谢绝了她们的好意,自己在网上找房。
出租的房子很多,找起来却像大海捞针一般。要么大小不合适,要么价钱不合适,要么地段不合适,好容易都勉强合适了,租期又太长。我不知道霖哥的这个活儿多长时间能完成,也不知道做完这个还接不接得着下一个,而且更加不能确定的是我自己有没有耐心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待下去。我对自己还是很了解的,没啥能耐不说,还娇气,做事凭兴趣,受不得委屈,有时倔劲一上来不肯将就。妈妈总说是爸爸惯得我一身毛病,现在爸爸不惯我了,可我身上的毛病一点没好。
我手机上下载了各种租房App,那一阵我就像上瘾一般有事没事刷一刷。一天半夜从睡梦中醒来,我随手点开一个租房软件,竟然搜到了一套看上去很不错的一居室,租期可长可短,地点离莺莺姐和婉儿她们不远,价钱合理,比我的预算还低,关键是装修得赏心悦目,从图片看,格调、色彩以及配的家具和摆设都是我喜欢的。次日我打电话联系了经纪人,毫不犹豫付了定金。
到北京的第一天,在房产中介公司我见到了房东孙智达。孙先生四十几岁的样子,中等偏高的个子,微胖,圆脸,大眼睛,厚嘴唇,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印象。和他一起来的是一位烫着半长卷发、皮肤微黑的女士,看上去比他年轻一些,我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两口子。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