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冬日里的鳗鱼(19)
阳台上的鳗鱼
“我来帮你收拾。”他看出我束手无策,仿佛为了不让我为难,大包大揽地提起袋子走进厨房。他拎出一条海鳗,举过头顶,足足有两米长。他把它放进水池,一边收拾一边说:“这东西风干了蒸一下特别好吃,有多少都吃得完的。”
他满面笑容,神情特别陶醉,我估计那一定是触动了他往昔的记忆。蒲包里那么大的海鳗竟有兩条,我心里觉得太好笑了,瞬间理解了潘晓芬为什么要拦着不让他买。
敲门声又响起来,我跑去开门,是潘晓芬来了。
“我们正要下去呢,你怎么上来了?”孙先生说。
“我等这半天也不见你们下来,外面下雪了。”她转向我,眼睛里满是温柔的笑意,“我想别让你吃了饭再从雪地里往回跑,就把菜拿上来了,差不多都是现成的,热一下就可以吃。”她手里提着一个带盖的竹篮。
我高兴地对他们说:“正好我也买了不少吃的,不如就在这里吃年夜饭?”
“这好吗?”他们显得有点迟疑。
“有啥不好的,本来你们就是这房子的主人。”我说。
“现在不是这么回事……”他们客气地说。
我不让他们推辞。
孙先生放下没收拾完的鳗鱼,和潘晓芬一起忙晚饭。我要帮忙,他们不让,说厨房油烟大,非要我到房间里去。我自然不好意思袖手旁观,便摆摆酒杯碗筷,帮他们递递东西,打打下手。
潘晓芬说:“桃桃在家的时候我们也是什么都不让她做,他们学校要求学生回家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还要填写家校联系本,我们都是闭着眼睛给她写上。”
她朝孙先生努努嘴,“他比我还惯呢!”
孙先生笑说:“不是有句老话,‘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有父母和朋友能靠是福分,能让别人倚靠同样也是福分。”
潘晓芬也笑,说:“所以我们家桃桃直到出国前家务活儿啥都不会。她问我,煮面条是冷水下面还是热水下面,和面是先放水还是先放面,还有可笑的,她做西红柿炒鸡蛋那是一绝,她把鸡蛋炒熟了西红柿直接拌进去,我说她就是个小爱迪生,这也算发明创造吧?她爸爸还直夸好吃呢!”
他们煎炒烹炸,厨房里热气氤氲,这个家里第一次有了这般浓浓的烟火气。我脑子里不由得叠印出小时候在家时的情景,那个时候爸爸妈妈的关系还正常,虽说他们也会吵嘴,但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一到休息日他们就一起出门采购,回来一做就是一大桌。白斩鸡、大肉圆、红烧鱼是他们最经常做也最拿手的,每个节日他们都要弄出一些别出心裁的节目,过年要做年糕、糖环和腊味;端午节除了包各式各样的粽子,还要做芭蕉叶糍粑和艾叶青团;中秋节要做凉拌鸭子和藕饼。他们还经常请亲戚朋友到家里来吃饭,我特别喜欢他们请客,家里来人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喜欢看他们相互碰杯,一杯接一杯喝酒,抢着说话,高声大笑。我心里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大人们的热闹冲淡了我童年的孤寂。看着孙先生夫妇忙碌的背景,我竟然闪过一个念头,我真想从背后拢住他们,就像小时候经常对我爸爸妈妈做的那样。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