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老家那口清水井

2022-08-20 15:42:22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寻井启示,我一直在记录村庄的人,在记录村庄的井,笔下有数,心中才有数——1986年,我离开老家,老家白蜡湾三十六户人家,五口清汪汪的水井。 1996年,老家三十三户人家,四

寻井启示

 

我一直在记录村庄的人,在记录村庄的井,笔下有数,心中才有数——1986年,我离开老家,老家白蜡湾三十六户人家,五口清汪汪的水井。

1996年,老家三十三户人家,四口井。

2016年,老家十五户人家,三口井……

上个月在城里农贸市场见到老家人,说咱们白蜡湾还剩下五户人家,那最后的大水井早已杂草丛生,残破不堪……

我心一阵阵发凉。

村庄老了的人躺在村后向阳的山坡上,用石头给自己刻了名片。村庄里正在老的人守着村庄,看着屋檐下或柏木或松木的棺材,看着村庄那片向阳的山坡,心中暖暖的。村庄那些和我一样离开村庄的人,打开手机我们都能听到在哪个城市,在哪片工地——唯独村庄那些井,谁能告诉我们它们去了哪儿?

故乡不临河不临湖,滋养一辈辈村里人的就是那五口水井——大水井、凉水井、谢井、侯家沼气井、夏家压力井。

从村史的角度叙述,最早的应该是大水井。我们的祖先最先看见村庄这片竹林,然后看见竹林下一汪清泉。清除泥沙,围上青石,远远望去就像一汪眼睛,亮汪汪地看着天,看着地,看着村里人。

清泉叮咚,那是竹叶下的滴答声,那是柳叶下的滴答声,那是乡村屋檐下的滴答声,那是斗笠蓑衣下的滴答声,那是乡村的滴答声,汇成一汪井,不是简单的水滴的汇集、清泉的汇集、云影的汇集,是村史的汇集,是心的汇集。我们喝着一口井的水,我们的血管中就流着同样的液体,村里人有一种类似的相貌,因为我们在同样的眼睛注视下长大。远行的人回到乡村,最热切的事情就是奔到井边,捧上一捧,水润到心里。村里人认出了你,一声回来啦,心就回来啦。

水井一天最热闹的时段是早上和傍晚。一只只水桶走到井边,女人一边干针线一边聊家长里短,男人一边抽旱烟袋一边摆龙门阵,孩子们一边玩游戏一边唱童谣,都赶戏般汇聚到井沿边柳荫下,水井成了村里最大的客厅。那汪井水盈盈上涨,让我们的情感变得柔软,让我们的心因水而如明镜。少了火暴,少了浮躁,少了疑惑,在井水的潋滟波光里,我们看自己的倒影,看自己的前世今生。我们看水,我们听水,我们听着来自乡村的滴答声。

水打满了,话也说满了,一只只水桶晃荡进一家家屋檐,晃荡进水缸。母亲说,那些吃不饱饭的年代,米缸不满,但家家水缸绝对是满满的,水缸满,家才满,日子才满。炊烟升起来,油香飘起来,村庄就像水井一般清汪汪的。很多的报纸爱把自己的副刊版取名为“市井”,好让大家说话,报纸最懂人的心思,远远近近的村庄都是这样,因为那汪井。

井边没有人的时候,有心思的人也会不由自主地走到这里,坐在井沿边,把弯弯的心思映照到井水中,捧一把水洗洗脸,捧一把水润润心,心就明亮亮、清爽爽的,井亮着,心就亮着,路就亮着,就该回家啦!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