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老家那口清水井(2)
寻井启示
有年夏天大旱,两三个月不下雨,井水一天天退下去,我们小孩子高兴得很,就想知道那井底该有什么秘密。大人们却愁得想哭,他们轮流派人守住大水井,不准人去舀那最后见底的井水,大人们说没有粮食吃大家可以去吃树叶,老家水脉断了,村庄就没有了……后来老天终于下雨,泉水又在井中汩汩冒出,大水井活了,村庄活了。
還有一年,我放学回家,在路上疯玩,天黑透了才回家。回家后不知什么原因全身发热,在家屋院坝上狂跑不停,不断地喊些鬼啊、妖啊之类胡话。全村人举着火把围在我家,敲锣打鼓放鞭炮驱邪,说我肯定在坟地碰到什么鬼怪着魔啦!父亲从外地给别人看病回来,让人把我强按住看了一会儿,然后取了竹竿,提了水桶就往大水井去。父亲用竹竿把水桶沉到井深处,取了一桶凉浸浸的井水回家朝我淋下,让我一下醒了过来……
第二天,父母牵着我来到大水井边,让我跪下,要我拜大水井,说大水井就是我拜的干娘。其实后来才知道,村里大人小孩拜大水井为干娘的太多啦!有时村里人吵架,老人们说吵什么,都是喝一口井水长大的。大人们问我拜干娘干什么,我说拜祭干娘喝水,让全村人谈笑了很多年,多年以后我每次回家,村里人都说那水娃儿回来了。每年过年的时候,家家端了猪头、米饭,拜敬完天地后陆续跪拜在大水井边,燃起香火,摆上供品,对大水井的敬畏其实就是对村庄的敬畏,对自己的敬畏!
凉水井其实应该是凉水泉,它在老鹰岩下湿漉漉的沙滩中悄悄淌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楚。
白蜡湾湾口是三间茅草房,茅草房中住李哑巴和他捡来的女儿琼。李哑巴自然不能说话,可他叽里哇啦的声音和那肩头永远扛着一把锄头的样子十分吓人,大家总担心那锄头会朝我们头上砍下来,一见哑巴来都躲得远远的。村里人出湾进湾都得从哑巴家门口过,这让大家十分不安和恼火,哑巴家作为村庄的门面,外乡人都叫我们哑巴村——村里人都想赶哑巴走,可谁也说不出口。
有一年冬天的晚上,不知什么原因,哑巴家的三间草房着火了,老村长忙带着村里人在远离村庄的偏僻处选地给哑巴修房,李哑巴走一处拦一处,老村长自然不好开口给李哑巴说明,索性就不管了。谁知道李哑巴半夜里敲开老村长家门,把老村长带到老鹰岩下,挥起锄头在岩下那片湿漉漉的沙滩上挖,不一会儿一汪清亮亮的水就涨了起来——老村长这才明白,逢人就说哑巴心里亮着哩……
在全村人几乎忘记了村里还有个哑巴和他女儿琼时,就碰上了那年夏天大旱,大水井就要见底时,哑巴突然在大水井边叽里呱啦叫开了。
老村长才想起来哑巴家那眼泉水,大家跟着哑巴来到老鹰岩下。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