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四十年的乡愁(2)

2022-08-20 15:24:03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四十年卤白干子是乡愁,卤白干子一毛钱三块,五香蛋三毛钱一个,我要了三毛钱的干子和一个五香蛋。婆婆用碗盛好,在上面浇了辣酱油,那辣酱油又厚又清亮,淌着油汁,又用

四十年卤白干子是乡愁

卤白干子一毛钱三块,五香蛋三毛钱一个,我要了三毛钱的干子和一个五香蛋。婆婆用碗盛好,在上面浇了辣酱油,那辣酱油又厚又清亮,淌着油汁,又用勺子舀了卤汤浇在上面,让干子浸润在卤汤里。真是香,我没吃口水已流出来了,便連忙接过来。朋友替我付过钱,就匆匆道别了。

吃了一小片白干子,放在嘴里巴咂巴咂品尝着,开始还食不知味,一块吃下去,味道就在舌尖、喉咙、肠胃里溢出来,留下了印记,辣、鲜、咸、香。我将干子一块一块在卤汤里蘸着吃,不舍得一口一块,就细嚼慢咽,边吃边喝汤,边与老婆婆攀谈。老婆婆告诉我,她家是城关镇蔬菜队的,老头子白天种菜,晚上帮她把摊子送到十字街来,半夜后再来帮她收摊接她回家,有时儿子也来相帮着。儿子在县白水泥厂上班。

吃到后来还感觉到有一点,这干子嫩而不柴,味道纯正,吃到嘴里没有渣、涩的感觉。我辣得大汗淋漓,毛细管都张开了,吃完了,意犹未尽,让老婆婆再给舀些卤汤,又浇些辣酱油在里面,用筷子搅拌一下,兀自喝着,又齁又辣,鲜美无比。

自那以后,我每到县城去,只要在县城留宿,晚间都要踱到十字街,去吃老婆婆那又鲜又齁的卤白干子,每次吃完,我都要讨要些卤汤,放上辣酱油,在里面搅拌均匀,慢慢嘬喝。老婆婆笑骂我前世没吃过,我说前世吃没吃过我不知道,但今世在您这里吃得最舒心畅快。老婆婆嬉笑不止。

豆腐性温,不凉不火,是素食,但营养不比荤菜差,全身都是宝,主要还是烹制方便,即用即食,如豆腐块、豆腐皮、豆腐干、豆腐乳、豆腐脑、豆腐花、豆浆、臭豆腐、豆腐千张,连豆腐渣都能入菜,还能喂养牲畜。我喜欢吃豆制品,家常豆腐、麻辣豆腐、鱼头豆腐、豆腐红烧肉。豆干是豆腐的一种加工品,白而扁薄,平淡无味,却受大众喜爱。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其先行官到崇明庙镇留下了《咏豆干》的诗作:“世间宜假复宜真,幻真分明身外身。才脱布衣圭角露,庙镇俎豆供佳宾。”老婆婆赋予白干子酸、辣、咸、鲜,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岁月和沧桑糅合进去,变成了卤白干子,一种美食小吃。生活不正是由苦、辣、酸、甜、咸、鲜组成的吗?

后来我进了城,结婚生子,疲于奔命,渐渐地把老婆婆的卤白干子忘记了,实际上忘记是不会忘记的,只是油荤吃多了,没有余兴再去吃那些小吃。乃至老婆婆的摊子什么时候撤离十字街百货公司门口的,老婆婆还在不在人世了我都一无所知。

2002 年,我到上海,二十年来思乡、怀念卤白干子小吃味道的情思更浓了。上海海纳百川,各地吃食蜂拥而至,各种味道大相径庭,其中不乏精致美食,我品尝也很享受,但南陵小吃、卤白干子的味道长久地占据着我的味蕾,我思乡,除了思念故人朋友,也思念由鼻翼而口舌而肠胃的故土的味道,又鲜又齁的卤白干子就是最具特色的代表。我想,老婆婆的卤白干子完全可以跻身地方驰名特色小吃行列,这一套原料、配方、程序、手工、火候也是宝贵的美食文化遗产,不知它可有传人?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