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砂罐子的使命

2022-08-21 20:46:48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砂罐子记,一 在毗邻资水的山坡上,有一处隆起的土丘,土丘上有五孔烧窑遗址,从上到下,由小变大。 我隐约看到了制坯的作坊,煤矸石堆积的黑土层,废弃、破碎的砂罐瓦片。

砂罐子记

 

在毗邻资水的山坡上,有一处隆起的土丘,土丘上有五孔烧窑遗址,从上到下,由小变大。

我隐约看到了制坯的作坊,煤矸石堆积的黑土层,废弃、破碎的砂罐瓦片。我看到这些遗址呈大大小小的土丘状寂寞地蹲在土地上,看到很多的碎片在脚下堆积,这是漫长而沉重的历史挤压。我想象着这里制造砂罐的窑炉、碾槽、水井和灰坑,还有堆放着亮光闪闪的煤炭,松树毛尖。我至今都难以言说我获得这一信息时,这块土地带给我的艳羡和惊喜。碎片在土丘上星星般散落,人踩在上面,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有时感觉着一种神秘而令人心醉的声响。

三月的阳光,明亮而温暖。废弃的窑址,深陷于山谷间、山丘上,深陷于时间。黄土夯成的低矮房屋,依山而筑,这是工匠歇憩的地方,手工作坊和窑炉散落在此。多少年前,这里还亮着灯火。我随手捡拾起一枚碎片,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遗留在土地上的文明,碎片上没有文字,灿烂的阳光映照着砂罐的纹路,发出耀眼的光芒。我抬起头来望天望云,倏忽,我敬重的一位文化学者的声音,开始在这片遗址的废墟上弥漫——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烧造制作砂罐的手艺濒于失传。有多少人知道祖先是何时开始了泥土与火的烧造?又有多少人知道祖先何时完成了由砂到陶到瓷的进化?

老人带我来到曾经烧制砂罐的作坊,用颤抖的手从怀中拿出一串钥匙,打开了一把锈蚀的铁锁。

老人的脸涨得通红,原来呆滞的目光就像被什么点燃,他看起来好像有点激动,就像正在完成一件期待已久的事情。一扇制作粗糙的木门用了很大力气才被拉开,其实这更像是栅栏,几根粗大的木头横竖交叉,木质干燥后收缩的力量,使木板之间留下很多窄缝。我注意到老人拉门时的手势,那么敏捷、迅速,仿佛急于进入一处秘密的藏宝地。

木门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慢慢张开,一个尘絮飘动的暗淡空间出现了,几束激情四溢的光芒发自同处钉满木板的窗户上的缝隙,那是这个屋子里的唯一光源,仿佛一面墙壁上的灯隐藏在一些看上去凌乱的木板后面。中央是一团很大的泥坯,裂开着无数的叉痕,好像一行行干枯的泪珠在等待着主人的到来。几条矮小的凳子凌乱地摆放在四周,凳子上仍然有泥土粘在上面,工尺、转辘、刀具等撒了一地。老人将一把尺子从地上捡了起来,眯着眼睛看了一阵,好像是要努力看清楚上面的刻度,他的目光在某一个刻度上停住了。说,现在一切都没有用处了,大家都不需要砂罐了,这么好的泥土都没有用处了,它们都是我挑选的,唉,我曾经制作了多少砂罐子啊!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