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砂罐子的使命(3)

2022-08-21 20:46:48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砂罐子记,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在转盘的模具上拍打成型,加上沿口,用毛刷打磨,不紧不慢、轻轻柔柔地屈伸收放,一边用脚拨动着转盘,一边用手

砂罐子记

“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在转盘的模具上拍打成型,加上沿口,用毛刷打磨,不紧不慢、轻轻柔柔地屈伸收放,一边用脚拨动着转盘,一边用手打磨,老人享受着赋予泥团新生命的惬意,每一件砂罐制品背后是爱的积累和延续,更是手艺人的匠心和传承,那娴熟的动作就像一位舞台上的艺术家。老人对于自己的手艺,有着一份发自内心的骄傲。

望着老人略显苍老的脸庞和那一双布满老茧却灵巧的双手,回味着老人用砂罐熬出的浓酽山茶的余香,所有话题和思绪都被一缕缕温暖的记忆围拢了起来。一排排整齐而又精美的罐坯,盛放着多少光阴?又留存了多少往事?它们像极了一颗颗跌落人间的星星……

窑里的火生起来,青蓝的浓烟冒出来,老人的眼睛有一丝湿润,老人看见了泥土和火焰的舞蹈。

“卖砂罐子咯——卖茶壶噢——”卖砂罐人走乡串村,挑着根长扁担,扁担上挂着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砂罐制品。

地处资水中游的沙塘湾,盛产砂罐,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了。民间陶器——砂罐不仅让沙塘湾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集镇声名鹊起,而且也使砂罐深入祖祖辈辈居于资水沿岸的群众生产生活之中,成为一段温暖的历史、民俗、文化记忆。

砂罐子品种多,有砂火锅罐、药罐、焖肉罐,烧热水的高罐,煮饭的瓮口罐、篱耳罐,炒菜用的横柄扁罐,炒瓜子花生用的敞口罐,烧甜酒用的翘嘴罐,烧茶用的牛头罐,还有茶壶、钵头、碗碟、漏斗、香炉、灯盏、筷子筒、火熜钵。砂罐又有单耳孔、双耳孔、三耳孔、四耳孔,甚至还有五耳孔、六耳孔,用一根或者几根竹鞭穿入砂罐的耳孔,方便提、拿。当然,耳孔越多,砂罐的体积就越大,能盛的东西和作用也就越多。

砂罐子表面和内壁显得很粗糙,像细小的沙砾粘在上面,新出炉的砂罐子大多为银灰白色,闪着金属的光泽,经过柴火和木炭的烘烤与煅烧,沙砾慢慢变成漆黑色,有一种黑不拉几的感觉。而那新买的砂罐子,在洗干净之后,第一次是要用来熬粥的,把粥煮成糊糊。砂罐子壁在窑里烧制时,也许有些细小的漏洞,经过熬粥的过程,熬烂的米粒或米汤糊糊把这些细小的空隙填充、堵塞起来,砂罐子就不再渗水或漏水了。

砂罐子,砂罐烧水、煮饭、热菜、熬药……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即使破了,也舍不得丢,会用来装东西。人们会把每天鸡下的蛋放到旧砂罐里,等到攒满一罐,再拿到集市上去卖,旧砂罐俨然成了聚宝盆。

穿过万年的风沙,依稀可见砂罐子在熊熊的灶火上进行着自己的使命。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