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历史记录:我的父亲,一个农民的忠诚(2)

2022-08-22 15:21:05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父亲的忠诚,就在一家人走投无路、前途无望的时候,1949 年,共产党来了,全国解放了。 共产党带来的是个怎么样的好日子啊!斗地主,分田地,分房屋;家家吃饱饭

父亲的忠诚

就在一家人走投无路、前途无望的时候,1949 年,共产党来了,全国解放了。

共产党带来的是个怎么样的好日子啊!斗地主,分田地,分房屋;家家吃饱饭,人人穿暖衣。那日子真如歌里唱的:“嗨啦啦啦嗨啦啦!天空出彩霞啊,地上开红花呀……”那一天,父亲把我堂兄领去交给土改工作队,对他说:“当年我娘老说我们冇大,才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新中国来了,共产党让我们吃饱穿暖了,新中国就是娘,共产党就是大!要孝顺娘、孝顺大啊。”

就这话,我堂兄当了十几年的村党支部书记。

父亲这样说,他自己也这样做。父亲认定跟共产党走,对党忠诚,前途有希望,就事事争先进。那几年,他做出许多看似平常实则不平常的事:比如向工作组提出自己不要分房,把地主的房子让给更穷更需要的人;比如把道冠、道袍一应做道士的器物上交工作组,从此金盆洗手;比如每年都给政府纳全村最多的田粮,自己没粮瓜菜……

父亲表现得更积极,他做了两件轰动全村、大义灭亲的事:一是他一堂侄在农业社的养鱼塘里钓鱼,父亲劝阻不听,一气之下把他扔入鱼塘中,结果房族人都骂父亲不认姓族不认亲。二是父亲的另一个堂侄在背后骂农业社,被父亲打了一巴掌。结果他们家人来闹,说他把侄子耳朵打坏了,讹去100 元钱的医药赔偿费(那时的钱,100 元钱能买一间屋)。这事虽说让父亲在族里受气,却让他在外面声名大震。

父亲更受领导器重了。当年莫区书(虹桥区委书记)一家就租住在我家新建的屋里,和父亲很讲得来。农活上的事,总找父亲商量。父亲干农活是一把好手,无论犁田耖田耕田,村里数第一。插田更不用说,别人用绳牵,他不用绳牵也插得笔直,一天还能插七分田,虹桥全镇无人可及。农活上的事,父亲当然是活字典。莫区书推广新技术、推广新品种等等,也让父亲先试验。比如新中国成立前都种间作稻,就是先种早季稻,再在早季稻中间插晚稻。这样稻的间距大,两季稻的产量都不高,一季稻亩产一二百斤。新中国成立后推行一季一季种的連作稻,产量可翻番。可许多农民不习惯、不接受。莫区书就让父亲队里先种,种好了再号召全区农民代表来参观。农民们从未见过这么密的稻秆、这么粗的稻穗,一下子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连作稻一下子就在虹桥全区推广开了。又比如号召选种、推广水稻新品种,也叫父亲先试验。父亲就经常下田捋谷种,又把这些谷种分门别类地装在玻璃瓶里,贴着标签,到时候分田试种。小时候,我经常帮着做这些事,觉得很神秘。

就这样,父亲成了全区的农业科技带头人。经常和县(区)农技站的干部联系,逢年过节,都有区干部、农技站干部来我家拜年、送对联。有一副对联我至今还记得清楚:“任劳任怨,甘为群众当牛马;老实忠诚,愿做党的好儿郎”。那一年,虹桥区评三大英雄,即:少将罗通,老将黄忠,女将穆桂英。父亲被评上“老将黄忠”,他的光荣头像与“少将罗通”“女将穆桂英”一起被画在虹桥镇西横街的一面大墙上。父亲的头像下面写着:老黄忠刘吉如。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