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客厅,时代的大堂(4)
城市的客厅,时代的大堂
同样是中小型车站代表作的延安站,面积2万平方米。结构简单,取意于延安窑洞的造型,用古典式的三断式比例,风雨棚的柱子刻意地选得很细,传统和细节共同发力,让这个革命圣地的火车站在宝塔山下优雅地呈现。
北京城里的“鸟人”《中央电视台新址》、“鸟巢”(国家体育场)、鸟蛋(中国大剧院)以不可阻挡之势、以时尚的精神登场,时尚是不得不并线的快车道,而格调是上品。对于车站与地域文化和历史的结合,是同时实现时尚和格调的便捷键。
面对车站这样一个总是城市里人口密度最高、环境最复杂的构筑物,其造型、色彩、质感、尺寸以至所谓的“味道”的评价指标,真的是复杂而又如此地难以讲清。可是,即使在这样一个最多元的时代,总会有一些建筑能打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将已有百年的老青岛站的钟楼小心移动,三面合围形成新建筑,德国建筑的红屋顶继续沿用,平视和俯瞰而去,新建的青岛站都有着那样的一些动人。
负责中国铁路客站建设的铁道部总规划师郑健对车站建设有一个很通俗的评价说:建筑意图明析——现代的方案和建筑精神——建设中细节能不能管得住、做不做得到最好。这是车站建设的标准总流程,这位做了数十年铁路建筑规划设计的专家在最后总结,建设就是建立中国车站建筑文化。
车站的气氛,车站的味道
多多少少的一些焦躁之地。如果寻找和回忆对火车站的情绪印象,多半会是这个。当中国的列车越来越快,舒适和快捷成为事实后,火车站,这个火车旅行开始和结束的标志、这个行程中的必经场所也必然会跟随改变。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建设理念、建筑风格和建筑体量上,新建的都与以住的火车站有了明显的区别,从个体的感受,那种车站必有的匆忙杂乱的气氛在悄然减少。
从北京站大厅的扶梯上升到二层,直接面向站台的快速进站通道两边,铁艺和大理石雕刻组合装饰的欧式风情店铺连成一片,水吧、面包房和快餐厅。进站口的木制大门上,铜拉手圆润厚实。站台上有田园风格的座椅,花坛也出现了。
北京南站通透的穹顶下,中央共享大厅里那种酒店里常出现的靠背椅围绕着热带植物摆放,如果人流少些,这里有酒店大堂的味道。这是我们希冀了那么久的车站味道。
老式铁路客站过于专注运输功能,而忽略了旅客感受。加上功能单一、设备陈旧、建筑造型不够美观,由此在旅客大脑里形成的车站气氛并不好。被新一批客站建设则是参照北京南站的建设理念,即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需求,对此文件中将其定义为实现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和经济性。这个“五性合一”让旅客去感受,就是在新一代车站里能享受到更多的方便、舒适的乘车环境。方便是硬功夫指标,而舒适,更高的层面是说这是车站有了味道。
相关阅读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
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
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
约会
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