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万铁路:青山绿水中的艰难(2)
宜万铁路:青山绿水中的艰难
到达恩施的那天下午,阳光明艳刺眼,很让人怀疑资料中对此地“地无三日晴”“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在下雨”的描述。不过当晚雨就来了,之后数日再不见太阳光芒。从恩施出发,东至宜昌,西到万州,一路阴雨,一路绿色。而在那一片青山绿水之下,岩溶、断层、暗河、滑坡、瓦斯、高地应力等不良地质广泛分布,让喀斯特地质显露出另一副险恶面目。这种险恶,只有靠近、进入宜万铁路的隧道才能真正发现。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影响很大,但最为困扰宜万铁路的地质问题是广泛分布的岩溶和岩溶水。由此带来的工程名词“突水”,即在施工中忽然出现大量涌出来的地下水现象,让宜万铁路的建设者们刻骨铭心、痛苦不已。
其他地方修隧道,也会出现突水,但是到了宜万铁路,还是突水,但是水变成了洪水。在马鹿箐隧道头顶有一处小名“978”的充水溶洞,被命名为DK225+978号富水溶洞,这个洞距离起点宜昌有255公里又978米的地方,汇水面积达15平方公里,聚水60万立方米,相当于12个直径60米、高20米的石化公司储罐的容量。一旦下雨,每小时补水2万至3万立方米。自马鹿箐隧道开工以来,“978”共发作了14次,均为大型突水。2006年1月21日发生的突水,短短10分钟的水量即达5万立方米,总计相当于泄出一个大型水库的水量。鄂西武陵山区的马鹿箐隧道,由此成为世界铁路建设上瞬间突水最大的隧道。
修建隧道的人们将隧道叫“洞”。铁路隧道一般有主洞、用于探明地质和加快掘进的平行导洞,以及用于连通主洞和平行导洞的横通洞。我们的汽车一会儿在主洞里向前,一会又拐上横通洞,转进平行导洞。
隧道里昏暗,只在一侧洞壁上隔10多米亮一盏白炽灯,灯光微黄。在岩石裸露的地方,有工人将一面塑料质地一面毛毡质地的隔水布贴挂在岩壁上。后面的工序,是将衬彻机作为模板移来,在隔水布上浇灌混凝土,形成光滑齐整的隧道顶和隧道壁。
昏暗中看到挂在一侧墙上红色的救生圈。之前隧道里还有救生衣和橡皮筏,两侧边墙铺设了长救生绳,每隔100米还有一个救生平台,专用应急灯会在危险时刻亮起,声光报警装置连通隧道内外,向前掘进的掌子面处被24小时视频监控。施工人员安全在宜万铁路是首要的,然后才是工期。
在如此独特的喀斯特地质条件下修建干线铁路,全世界的经验为零
在之前的几个隧道里,比如云雾山隧道,爆破后出现了个高达60多米的大溶洞,洞内有暗河、瀑布,层层叠叠的钟乳石形态各异,支洞交错互生,犹如地下迷宫一般。但是当马鹿箐的“978”最后终于被打开后,施工人员除了看到水,没有看到想象中的钟乳石,倒是在溶洞底发现许多水都冲不开的泥球,泥质极细,粘度奇大。宜万铁路揭开了武陵山地下的美景和神奇,为了铁路的安全,它们又被一封存,交还给大山。
相关阅读
-
约会
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
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
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