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
探索·发现
一批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青铜重器历经千年风雨惊现于河南新郑,被誉为一曲“青铜时代的绝唱”。
1923年,河南新郑县南街李家楼的乡绅李锐挖出宝物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年的8月下旬,河南新郑县的天气出奇炎热。乡绅李锐眼看菜园里的蔬菜日见枯萎,决定打井灌溉。
8月25日,当直径2米的水井挖掘到9米深时,突然碰到一件坚硬物。仔细一看,是一件浑身长满绿锈的铜器。
这是一件大铜鼎,高约50厘米,口径约40厘米,3条腿粗壮有力,鼎身铸满狰狞的纹饰。经过挖掘,又发现了密密匝匝、东倒西歪、形制各异的一批青铜器物和小件玉器(图1)。

(1)出土的大铜鼎
为保护文物不流失,北洋陆军第14师师长靳云鄂派出工兵驻守李家楼菜园,亲自主持了考古发掘。
此时,驻郑州的北洋陆军第14师师长靳云鄂发现李锐挖宝卖宝,马上阻止,并追回了被卖的部分文物。同时,派工兵驻守新郑李家楼菜园,亲自主持继续考古发掘。
这是一座规模宏大,深达10多米的双墓道大墓。棺椁已严重腐朽,仅存墓主人的几块残骸。
这次发掘,共出土各种器物91件、碎铜片635件,以及美玉、珠宝和石雕。这是中国商周时期的空前大发现,一时间轰动国内外(图2)。

(2)出土的近百件青铜器被称为“新郑彝器”
郑公大墓出土大批文物的消息引起全国上下无比的兴奋和激动,有关它的归属问题同样引人瞩目。
任常中(河南省博物院研究员):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学术团体都想要这批东西。
靳云鄂的态度十分明确:“钟鼎重器,尊彝宝物,为先代典型所寄,应该归于公家”。靳云鄂将这些文物武装押运到当时河南省政府所在地开封,交给河南省古物保存所收藏。在当时军阀掘墓盗宝成风的情况下,靳云鄂的义举博得一片赞扬声(图3)。

(3)当年出土的铜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1935年,精选的8件新郑文物赴英国参展,其中一对青铜“莲鹤方壶”尤其引人瞩目。
1935年,河南博物馆从新郑文物中选出8件,远涉重洋到英国参加国际展览会。
田凯(河南省博物院副院长):这是中国文物第一次到国外展出,也是“莲鹤方壶”第一次走出国门。“莲鹤方壶”在英国展出期间,观者如云,人们对它所透射出的东方文化魅力而折服。可以说,是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一批重器在英国的展出,使西方人对东方文化和中国的古老文明肃然起敬。
相关阅读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