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韩故城(3)
郑韩故城
能够判断墓主人身份的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应该是墓中器物的铭文。但在出土的100多件青铜器中,有铭文的只有这件 “王子婴次炉”。它便成为断定大墓主人及其年代的惟一线索。
郝本性:为什么说王国维说得有道理呢?因为这个炉体上有南方的楚和吴流行的细线方格纹饰。另外,铭文的变体长方字也是楚国流行的文字 (图6)。



(6)图组:(6-1)王子婴次炉;(6-2)炉体的铭文;(6-3)炉体的细线方格纹饰
李家楼郑公大墓的主人,最有可能是死于公元前571年的郑成公,或者是死于公元前566年的郑僖公。也就是说,这个郑公大墓的年代应该是春秋中晚期的。
春秋初期,中原一带分布着50多个大小诸侯国,仅新郑周围就分布着郐、虢等小国,郑国恰好处在这两个国家之间。
春秋初期12强国之一的郑国,最初建都于现在的陕西华县一带。大约公元前8世纪,东迁至今天的河南中部一带。
郑国有名的国君郑武公决定寻找更好的国都,他看上了这块两河交叉之地。
郝本性:郑武公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建城,主要是考虑城市供水问题。从守卫上说,河流就是一道防线,比较安全。
当时这个地方属于郐国,雄才大略的郑武公使用反间计灭掉了郐国。
郝本性:郑武公给郐国的要人写盟书,然后埋在地下,又故意透露给郐国的国君。郐国的国君果然上当,派人挖出了盟书,把自己的要人杀掉了。郑武公利用反间计轻而易举地灭掉了郐国。
公元前769年,郑武公将国都东迁到今天的双洎河与湟水河交汇处,为区别旧国都,把新国都称为“新郑”。从此,郑国在中原称雄一时。
新郑先后有18位郑国国君在此建都,历时390年。公元前375年,逐渐强大的韩国灭掉郑国后,也将国都从今天的河南禹州迁到新郑。
郑国和韩国先后在新郑建都538年,后人便称其为“郑韩故城”。
昔日规模宏大的郑韩都城,它的布局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郑韩故城考古队,自1964年大规模的钻探和试掘以来,重大的考古发现可谓高潮迭起。
20世纪80年代初,蔡全法被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往新郑负责发掘工作。
1996年9月,一块土地被划入挖掘的范围。蔡全法推断这里可能会有突破性的发现。
蔡全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我们认为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就安排探查,结果发现一些殉马坑。
相关阅读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