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追星族”(3)
专业“追星族”
朱进工作的兴隆观测站也是业余天文爱好者经常前去观测的地方,朱进在那里认识了很多业余“追星族。”但当他这个专业天文工作者要参加业余爱好者们的观测活动时,一开始却碰了一个大钉子。
寇文(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你不能加入这个组织,因为我们是业余的,你是专业的。你应该当我们的老师,或者是客人。但他一再坚持,一定要加入。最后大家在业余观测方面一块玩起来了。
可能连朱进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一个专业天文研究者参与业余天文爱好者的活动,其实已经开始在做科普工作了。
寇文:由于他参与进来,对我们的发展很有好处。原来我们自发的,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他有意识地把一些有价值的观测任务交给我们,或者带着我们一起去做,无形中把我们的业余观测水平提高了。
1999年5月的一天。朱进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工业大学附中的信,写信的是一个刚上初二的学生。
孟奂(学生):1999年初,我在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参加了学校的天文小组。当时我们发现在几个特定的日期,有一个天体从太阳日面上划过去。
朱进:他当时感觉这件事比较奇怪,会不会是一颗小行星从日面上划过去了?
孟奂:当时朱进老师是北京天文馆小行星方面的研究员,所以就慕名给他写信求教。
朱进:我看了信以后 直觉这东西大概不会是小行星。但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当时我就给他回了一封信,说我要去他们学校看看,看看他当时是怎么观测到这个情况的。
孟奂:朱老师第一次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觉得他特别随和,平易近人(图5)。

(5)得到朱进帮助的孟奂,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朱进发现孟奂是一个痴迷于天文,并且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孩子。他让孟奂参加自己的研究项目,让他在工作中学习。短短几年的时间,孟奂已经从一个业余的小天文爱好者成长为具有国际眼光的天文研究者,他的研究和发现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孟奂这个名字也被国际上命名一颗由他发现的小行星。
2003年,孟奂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学习。
2002年,朱进担任北京天文馆馆长。这个痴迷天文学、爱和孩子们打交道的天文学家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他在中国率先提出和策划举办了全国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科普和选拔人才;连续三年举办全国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让天文爱好者相互交流经验;对全国唯一一份天文杂志《天文爱好者》进行大胆改革,生动的彩页吸引了更多的读者;2007年10月推出“金秋揽月”活动,让天文科普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很多人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到巨大而清晰的月球表面。
相关阅读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