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伴奥运同行
科技伴奥运同行
科技之光
在我们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地球上,4年一度的奥运会大体是可以“确定”的。虽然全世界的国家、民族、宗教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矛盾和纷争,但却都把奥林匹克精神视为普世价值和共同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奥运会称得上是全人类的“最大公约数”了。也许只有在高高飘扬的五环旗下同场竞技时,人类才能最直接和深刻体验到,我们属于这个行星上的同一个物种。
古希腊奥运会遗址的石碑上,漫灭的文字诉说着遥远的繁盛与辉煌。来自奥林匹亚的火种,则昭示着现代奥运会是古奥运会的“涅磐”和重生。今天世界上很少有人对奥运会无动于衷,因为它几乎容纳了人类全部的天性和所有的情感。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公正与平等”却被奥运会奉为圭臬,而制定“游戏规则”成了一切社会秩序的基石。“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当初绝对不曾料及,他的贡献会成为这个世界最珍奇的文明果实、最宏大的国际交流与最壮阔的和平运动(图1)。

(1)1904年圣路易奥运会主体育场
回望早期的奥运会,要说有“恍若隔世”之感的确毫不夸张。我们恰好从体育这个特殊的尺度上,看到一个“世纪”的距离到底有多远。而带来这一“天壤之别”的主因,便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意味深长的是,现代奥运会创办的初始动机,恰恰是为了摆脱工业社会技术的异化和人的主体地位缺失,呼唤人的自然属性回归。但百年奥运却走过了一条不断与科技结合,直到对科技高度依赖的道路。这究竟是逻辑的困境,还是历史的必然?

(2)1936年柏林奥运会欧文斯在起跑穴中起跑
1936年柏林奥运会,田坛巨星欧文斯在煤渣跑道上为自己的起跑精心“挖坑”而花去十多分钟时间(图2)。我们很难设想如果欧文斯跑在今天全塑胶的“塔当”跑道上会创造什么成绩;当年跳高的横杆上搭一块白毛巾,那是为了让运动员在暮色苍茫中能看清横杆高度,而落地时更没有今天“海绵包”上“软着陆”的潇洒(图3);体操运动的开拓者们没赶上在安装了弹簧和橡胶立柱的地板上腾跳;绿茵场的前辈在泥泞中鏖战时更不会奢望有活动草坪与整体移动的足球场。和昨天的金牌得主相比,今天奥运冠军们的自然体能未必有明显的增强。我们运动成绩的不断突破,很大程度上依靠运动环境和条件的改善,而一个时代科学技术搭建的舞台,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了人体的潜能。
相关阅读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