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小夜曲的迷恋(10)
小夜曲
过了几天,三个女人要回去了。临走那晚,孟凡杰有课,小晚等他接班到九点,只好回父母家住。见家里清锅冷灶,没做饭的样子。小嫂子说她们在外面吃过了,问小晚饿不饿。小晚没吃晚饭,却也不知道饿,只想躺下睡觉。小嫂子就拿出两副塑料手套,长袖,是景芳送给小晚打扫卫生用的,一红一黄。问小晚她能不能带走,小晚想她们这几日该看的都看了,大概只有这一副手套是看上眼的,就说那就带走,有什么不可以的。
孟广林从茶水博士走的那天开始,就数着日子,等明子回来照顾她三姑。茶水博士的内人没工作,却能生孩子,前些年生活不易,八个孩子从小就轮番在三姑家过生活,开始是郑华的父母带着来,长大了就自己来。每次郑华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走时少不了衣服和钱。到了后来,一住就是一年半载。孟家那时还有些积蓄,也都用光了。郑华虽然身材纤细,却长着一双短粗的手,伸出手指,冲着光,五个手指之间都是缝隙,没有一个能并拢上。她自己就说一句,攒不下钱,漏财。
郑华将娘家看得比婆家重,侄子们比自己的孩子重。有一口吃的,都给侄子侄女,不给自己孩子。郑华说是因为他们困难多,照顾别人是美德。这话听起来大公无私,其实私心很多。到孟凡杰长大,对母亲耿耿于怀。他也不愿意照顾母亲,也不愿意给她钱。他记得母亲多年前说的话,我老了不靠你们,我有侄子。这句话真实地伤了孟家孩子的心。孟家孩子是有孝心的,但郑华这一句话,有自绝于人民的意思。孟凡杰就暗地里想,看着,看你老了,我不管,等你侄子来管。
如今郑华躺在床上,连哥哥两个字都叫不清楚了,她的侄子们一个也没来。侄女来了,又走了。孟广林等了几天,没音信,知道是不来了,气得破口大骂,坐在郑华病床边上,将以往的陈年芝麻谷子翻得乌烟瘴气。郑华只闭着眼睛,眼皮睁都不睁,也不知道她是睡着还是醒着。小晚但愿她睡着了,什么都没听见。
胖大妈就撇嘴,又不敢大声,小声对小晚说,***这心里也不知怎么想的。孟广林耳背,眼睛却尖,见胖大妈嘴动,跟小晚说话,就问她说什么,胖大妈就哼一哼说,真的是这样吗?那你可积德了,帮衬穷亲戚了。孟广林说积什么德,如今连来都不来,真是白眼狼,就是《红楼梦》里说的: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说完了,感到自己水平很高,自如运用古诗词,脸上五官瞬间放松,眉眼笑眯眯的,一只长寿眉毛抖动着。自己陶醉了一会儿,然后又说,你看她是大学生,我是中专生,她的字还不如我,理论水平也没我高。
胖大妈就笑,一边笑,一边将橘子剥成一瓣一瓣,往嘴里送,將余下的放在橘子皮里,半个橘皮像一个小碗,将一把金黄的橘子盛在里面。胖大妈嚼着橘子,对小晚说,看你爸,处处显得他有多好,有多高明,谁也没有他有本事。小晚也笑一笑,不知道怎么回答。孟广林一向自以为是,奇怪的是郑华虽然看不惯孟广林的生活习惯,对孟广林的工作能力倒是佩服。说开会的时候传达文件,人人都认真听,还记在本子上,只有孟广林睡觉,还有呼噜声。到发言时,孟广林立刻清醒,张嘴就发言,甲乙丙丁,ABCD,条分缕析,清清楚楚。不只是重复文件精神,还有创意,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郑华对此很钦佩。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