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小夜曲的迷恋(17)
小夜曲
三个人中午吃的三鲜饺子。小晚没想到看着黏糊糊的饺子馅儿格外好吃。想起郑华说的,孟广林不是不会干,是不干。孟广林只管将脸埋在碗里,斟满小酒盅,吃得鼻子尖都是细碎的小汗珠。小晚知道他至少此时是满足的,他满足了,自己也就安静了。
到了五点,孟凡杰一家还没有来。孟广林有点焦躁。对于孟凡杰一家,他是拿捏不住的。小晚和卫东都不说话。房里一片不安的静默。郑华住院这一段,孟广林和孟卫东保持着不见面的距离,你来我走,你走我来,是游击队的作战方针。如今郑华出了院,又是大年三十,卫东回来,就钻进他的小房间。孟广林看见了,只当没看见,也不再提,个人都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转一年就是一年的新生,中国人过年的意义大抵就是这样。小晚这样想着,暗自庆幸,如果没有过年这个时间点,过去几十年的旧事是不是都要背着?小晚下意识地松一松肩膀,沉重的往事,她已经背不动了。
孟广林独自坐在客厅里,脸色越来越难看。这时候电话响了,叫了好几声,孟广林却不接。小晚从厨房里走出来,一边擦手,一边拿起电话。原来是明子。明子说要过年了,也不知道三姑出院了没有?身体怎么样了?小晚说出院了,好多了。孟广林抬起眼皮看小晚,问是谁,小晚说是明子。孟广林就来接电话,说你们一去就没信了哈,我这里还等你们回信呢。明子那边说回来请假,领导不给,说年根儿底下了,实在是忙。孟广林就冷笑一声说,当年你们家老的小的,一住就是一年半载,没见一个忙的。郑华不知什么时候,悄没声地走出来,站在孟广林身边,伸手接电话。孟广林偏不给,他憋了一肚子气,正好有发泄的地方,怎么能轻易放过。他是打定主意要闹一场的。郑华这时候脸色也变了,小晚见了,劝郑华回房歇着。明知道孟广林的脾性不可逆,只好由他撒泼去。
这时门响,孟凡杰走进来,孟广林见他儿子进来,一脸的气愤立刻换成了惊喜,声音也瞬间低了八度,变得很有礼貌,也不听对方说什么,自己这边也不再说话,啪的一声放下了电话。郑华和小晚都长舒了一口气。
孟凡杰还是老样子,腿上一条笔直西裤,上身一件半长皮夹克,胳膊下夹着一个小公文包,一看就是标准的干部。进了房也不脱衣服,先从小公文包里抽出一沓钱,说他先来送钱,一会儿回去,接段雨嫣母子一起来,这一千块让孟广林给孩子做压岁钱。这是年年的固定节目。孟广林才不会给孩子这么多压岁钱,而段家却给,孟凡杰只好自己出钱,给自己长脸。这么做,父子俩都不愿意,孟广林认为完全不必做这个虚假节目。孟凡杰说我出钱你做好人情,有什么不愿意。两个人相互不满,这个戏却每年照演。孟凡杰是个节俭的人,这出自他的成长经验,孟广林和郑华两个人工资很高,有的人家六七口人的工资只有郑华一个人那么多,但这两口子不会过日子,手又松,养了这个养那个,一辈子没有积蓄。孟凡杰有时忍不住跟郑华算花销,算他们除了生活必需之外,可以积攒多少钱。郑华只是看着他笑。郑华说居家过日子,哪里不是钱?难不成房顶开门、气眼行车?孟凡杰就说不出话。想起小时候,三年困难时期,他饿得直哭,母亲拿回来两斤黄豆,他又饿又困,等母亲炒黄豆的时候,就睡着了。醒来一看,一粒黄豆都没有。母亲都给她妹妹拿走了。他就躺在地上打滚。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