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小夜曲的迷恋(13)
小夜曲
四十多天里,孟广林说评书一样,将他的光荣历史说了个通透。有些细节,比小晚以前听到的还丰富。因为过于精彩而不切实际,小晚认为他是临时瞎编的。开始小晚对父亲的胡编有些生气,认为他吹牛,胡说八道,但她并没有说穿。她认为当面戳穿谎言,有些不厚道,何况是自己父亲。她只保持沉默。但后来小晚发现父亲说评书的时候,房间里的人都屏息凝神地听,连隔壁房间的病号和护理都围在门前,好像听袁阔成说评书一样,还流露出崇拜、羡慕、同情、渴望等各种眼神,完全入戏。八叔的陪床听了,竖起大拇指,说老爷子威风,不是一般人。小晚低下头,只当没看见。有一天小晚看到景芳站在人群后,也在听孟广林说评书,而且听得专心致志,小晚感到奇怪,就又看了一眼。景芳察觉了,就笑,挤进来小声说,你爸爸倒是个性情中人,他的故事可以写小说。
小晚想,孟广林是自己的爹,如果是个陌生人,这样的口才和故事情节,自己是不是也会被吸引?这样想时,心中的气就消了一点儿,羞耻感也减少了一些。
小晚希望这真是一个评书,一个小说,一个艺术家在表演。每次她这样想的时候,耳边就想起《小夜曲》。这真是怪事。小晚开始还诧异,怀疑自己又幻听,但除了《小夜曲》在回响,倒没有其他声音。小晚就安之若素,她闭上眼睛,慢慢听音乐在脑中回响,心里安静很多。
郑华的病情有所好转,但还是躺着,很少说话,也少有扭动,总保持平躺。小晚有时怕她累,想给她翻身,郑华就说不用,这样恢复得快。小晚知道这是母亲强烈的求生欲,就不说什么。医生来,说脑出血的部位在语言中枢,出血面积不算大,如果将养得好,以后能慢慢吸收一些。郑华和小晚听了,都舒了一口气。孟广林摸一下山羊胡子,得意地说,那我们能出院吗?医生说再点几天吧,早出院怕反复,脑中风最怕的就是反复,第一次得病还好恢复,第二次就没那么幸运了。孟广林说那当然,抢救及时。一发现我就说送医院,我要不把她送医院,她的这条小命就没了。
虽然吃得少,郑华到底是好几天没大解。吃了几天药,也不见动静。胖大妈说整天躺着不运动,也没见她吃什么,怎么能大解。护士小姐说那就灌腸。灌了肠,等了一会子,郑华突然要大解。小晚就用医院的容器接,开始还好,后来突然就崩溃了,容器不管用,小晚手都用上了,刚好卫东来接班,拿着一卷手纸拼命堵,还是弄到床单上。姐弟俩手忙脚乱,郑华脸色灰白。八叔的女人说可不得了,这要人命了。俺村的人临终都要泻,一泻人就完了。小晚没经验,听了八婶的话,眼泪就流下来。见郑华闭着眼,咬着牙,更害怕,就哭出声来。卫东也慌了神儿,一迭声去叫医生。孟广林从空床上站起来,一双宽大的裤子一抖一抖的,脑袋向前倾着,下嘴唇抿着上嘴唇,山羊胡子翘起来,脑袋细长,像一个带着火气的西葫芦,见小晚哭出声,就说,完了完了。郑华的嘴唇就动一动,小晚忙将耳朵贴上去,听见郑华细细的声音,说别害怕,没事儿。睁开眼睛看小晚,眼神平静如水。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