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4)
粲然双璧
千里之行,足下自此始矣!带着四年来考察的丰富成果,以及从各地区收集的各式经卷及标本,他们在1943年9月1日从丽江出发直指东北,经永宁、西昌、乐山、宜宾,经过两个月的跋涉,终于在1943年11月6日回到了“中央博物院”所在的四川南溪李庄。以后在傅斯年所长的同意下,与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语音学专家张琨先生合作,共同完成《麽些象形文字字典》及《麽些标音文字字典》两部经典之作,这两部字典由于“分类精细,解说详明,材料丰富,标音准确”,因此为日后东巴文化研究奠立了坚定的基石。
也因为这两本字典,以及后来一系列的有关纳西文化的论文,几十年后,都隨着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而日趋蓬勃,精彩多姿的东巴文化就逐渐地被介绍给了全世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校长田长霖博士,1997年在一次谈话里就说到,云南丽江少数民族纳西族的音乐与文化举世闻名,但是将其介绍到国际上的,却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李霖灿先生,这就是国际多边文化交流。那一年的年底,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来到李庄的和才,对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夜之间,壮阔雄伟的玉壁金川变成了田陌交错的江村小景,以往面对的常是些粗犷不羁的蛮家,现在眼前的全是温文儒雅穿着长衫的学者。他与李先生说:“我这一生走了不少路,也经历了许多事,如今看来,还是研究学问最为有趣,因为研究学问可以知道许多别人不会知道的事。”
和才的质朴与聪颖使得许多人喜欢与他来往,“中博”主任李济先生也是一生醉心于人类学研究的,对边陲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人种文化有极大的兴趣,就常常找他来谈丽江的天,说中甸的地,问东问西的,李济在《麽些象形文字字典》序中称赞和才为“一位道地的麽些读书人”。曾昭燏先生是“中博”总干事,负责日常行政工作,对和才是呵护备至,还强迫他每日学习英语。史语所的董作宾先生是研究殷商甲骨文字的一代宗师,对探讨原始造字者的心理想法有非常专门的研究,现在突然眼前来了一位比甲骨文更“原始”的另一种文字的专家,因此也时常下山到“中博”所在地的张家祠来与和才先生谈话。
江村的生活朴实而单调,公余之暇,李霖灿教和才下围棋,从让三子开始,没多久不让子也赢不了,再后来,青出于蓝,后来居上,学生反可让老师三子。李先生棋力本不弱,因此很是有些惊讶。和才对李先生说,在他们的家乡,也有一种类似围棋的石子围城博弈游戏,而他是精通此道,个中高手,因此在了解了围棋的基本规则以后,就应用了麽些围城的古法来搏斗厮杀,你家当然是输面居多了。李先生后来在晚年时说,自己研究纳西文化一辈子,举凡占卜、祭祀、风俗、婚丧、文字、经典、语言无不尽涉,结果是挂万漏一,竟然是忘了向和才学这套麽些人围城博弈的技艺,虽有漏失,但也不遗憾,因为由此可见纳西族文化的深度与宽度,倒也不是一个人一辈子能研究完的。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