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5)
粲然双璧
在李庄的这段时间,真正使和才得益最多的是李霖灿强迫和才学习国际音标的事。在开始的时候,和才严拒学习,他对李先生说:“你家就别再难为我了,这些横行霸道的螃蟹蚯蚓符号我是绝对学不会的。”学生坚不学习,老师也严拒放弃,经过反复解释,阐明音标的正确使用,始知能对日后纳西文字语言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帮助后,和先生开始认真学习。短短半年,深入堂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此后和才终日埋首,运用音标记录了许多麽些经卷与故事的正确发音。可以这么说,在40年代,和才先生绝对是世上唯一懂得使用国际音标,并且有能力正确记录东巴经卷发音的纳西族东巴。
抗战胜利以后,“中央博物院”在1946年10月回到南京,李霖灿奉令“前往上海接收和平博物馆,书记和才随行协助”,就这样他们又一同来到了上海这个花花世界,十里洋场。
和才很快地发现在上海要是没有地图,可能就会走失,一去不返。他与李先生说:“在这里,要是没张地图可不行哟!”说着就拿出了他画的上海地图给李先生看。李霖灿后来说,和才实在是一个极为聪颖之人,心细且胆大,他是用蜘蛛织网的方法,以乍浦路的和平博物馆为中心,一环一环地往外扩展,直到各个枢纽电车站为止,简单又清楚。
1947年元月,和才接丽江家信,因兄嫂去世,母病重无人照顾,必须返乡安顿。“中博”曾昭燏先生核准给假半年,和才于当月21日农历除夕,离沪飞昆明。临行前数日,和才向李霖灿展示一张四开大小石印的字帖,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堆的以音标注释的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李先生立刻意识到和才要回乡去革东巴文字的命,他想要把东巴象形文字与哥巴拼音文字混乱没有标准的局面,一举统一。这可是秦始皇加李斯的工作,李先生很是为和才的决心而感动,但也善意地提醒和才,信心与成功之间不尽然是等号。因为这等于是把埃及象形文字一下子要跳跃到拉丁字母的工程,也等于是走一趟把甲骨文推进到注音符号的三千年岁月,真是谈何容易。
遗憾的是:大约一个人走到时代的前端太远了,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和才就是例证。和才的想法落空了,但他也不是第一位有心想要改革自己本族文字的纳西族东巴而以失败告终的,在40年代,丽江黄山长水村著名的东巴和泗泉先生也曾经做了大量整合“音字标准写法”的工作。音字的出现是东巴文字发展上的一大进步,一个跳跃,一个全新的版本,唯以其成因复杂,写法纷乱,难于记忆,东巴们多不耐学习,于是成了自由发挥的情形。“相沿成习,约定俗成”是文字语言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如果没有一套作为基石的范本,根本就没有约定,哪谈得上相沿,那么这种正在发展中的文字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