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精选文摘:研究卡夫卡(3)
一个学徒眼中的卡夫卡
傍晚时分,店里的煤油灯都点亮了。卡夫卡先生叫来会计和小助手,开始记账:
卡夫卡先生走近柜台,拿起货物上附着的订单,逐一念起来。会计和小助手同时唰唰地玩命写起来,一个往账本里记,另一个往账单上填,写好一张账单接着写下一张。每记录好一张订单,小助手必须口齿清楚地念一遍记下的账,卡夫卡先生则核对柜台上的货,检查是否有遗漏。
如此这般,店里的工作一直要忙到晚上八点到八点半。卡夫卡先生忙完这些回到寓所时,即使不是精疲力尽,也必定非常劳累了。他恐怕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亲近他的儿子卡夫卡了。
除了卡夫卡的父母,弗兰基克还在库房里看见一位小个子的鹤发老人,他叫洛维,是卡夫卡的外公。卡夫卡的外公是在店里帮忙吗?在有关卡夫卡的传记中,洛维并没有和卡夫卡一起生活。谈到了卡夫卡的家人后,弗兰基克和卡夫卡的第一次见面又是什么情形呢?在弗兰基克慢腾腾地整理捆绑货物的绳索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大概十岁,表情怯生生的。他就是弗兰茨·卡夫卡。他走到弗兰基克跟前问道:“你是新来的学徒,叫弗兰茨,对不对?我也叫弗兰茨。”在弗兰基克看来,“小男孩儿看起来很友善,弗兰基克朝小男孩儿笑了笑,开始跟他交谈起来。”九岁的卡夫卡主动与新来的学徒打招呼,并且已经打听到他也叫弗兰茨,和自己同名。因为同名,所以更易于接近和熟识,他们的交谈就从这里开始。如此看来,年幼的卡夫卡是乐意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他愿意主动与陌生人交谈,并非从小就离群索居、性格孤僻。卡夫卡在那封著名的致父亲的信中写道:“我曾是个腼腆的孩子,但我当然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是执拗的。”许多年以后,卡夫卡在给密伦娜的信中回忆道,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我也许并不很淘气,只是固执,不听话,好伤感,爱生气。”然而,在学徒弗兰基克看来,小时候的卡夫卡不是腼腆拘谨,而是大方友善。
弗兰基克天天在店铺里忙碌,每周只能在星期天下午休息半天。这半天休息时间往往一晃而过,仿佛压根儿就不存在似的。这时,布拉格政府给卡夫卡店铺发来一则通知:未成年的小学徒必须到培训学校继续学业。和其他店铺的雇主一样,卡夫卡先生当然不乐意,但他还是每周两次准时将弗兰基克放走,让他去学校听课。“弗兰基克从没有在店主口中听到什么不中听的话,卡夫卡每次会用最简洁的话交代他,什么时间可以离开店铺去学校。即便店里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卡夫卡也没有耽误过或者设法阻拦他离开。这种情形在其他基督教店主的店里时常发生,这些事是弗兰基克后来在同学那里听说的。”卡夫卡的父亲通情达理,并不会故意为难他的职员。他的宽厚和大度超过了当时布拉格的许多店主。这样一位店主,怎么在卡夫卡眼里变成了“雇主敌人”呢?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