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没有故乡的孩子(13)
-1
四家人都到齐了,两对中年夫妻,剩下一对小年轻,有一个两岁多的孩子,一家三口挤一张一米二的床。吴向葵夫妻两口跟那三家人彼此做了介绍,各家都开始忙乎各家的事情。年轻的夫妻跟一对中年夫妻打了几圈掼蛋,孩子困了,找妈妈要瞌睡,四个人便散了。约好第二天晚上继续。时间差不多了,都陆续上了床。床铺四周原本卷起来的床单,四面拉下来,将床罩住,无声无息地睡去。那一对中年人洗漱完毕,也钻到属于自己的那张床的床单后面,一样无声无息。
吴向葵和潘慧各睡一头。跟昨天晚上一样,吴向葵仍然半天睡不着。下午在工地上,他瞌睡来袭,正巧大家工间歇气,他靠在新砌的砖墙上就睡着了。马四维在他醒后说:“吴师傅,你太累了,悠着点儿哈!”其他两个工友都坏笑起来。吴向葵懂他们的意思,大致把他想得跟小青的男人一个德性了。
潘慧还保持昨晚的姿势。吴向葵向另一侧翻身,大家背对背,屁股几乎抵着屁股。身子一动,铁床嘎叽嘎叽直叫唤。
那一对中年人的铺位,立即传出女人的一声咳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第二声,冷不丁就这一声,再傻的人都懂。
第二天早上,中年妇女对潘慧说:“我们这屋三代同堂,有小孩子,你懂的!”
潘慧涨红一张脸说:“不好意思,让大家难堪了,真是抱歉!”
中年妇女说:“大家都是出门人,相互担待些。”吴向葵心头有气:翻个身而已,你们一年到头难
道不过夫妻生活?
后来,吴向葵知道,这一对中年夫妻给这间宿舍立下的规矩,他两口子在这间宿舍年龄最大,自己觉得自己应该充当家长,其他两家年纪都轻,自然也觉得他们做家长比较合适,传什么话,发表什么意见,都由这一对夫妻出面。
吴向葵揣着一肚子火走出宿舍区,见马四维跟小青站在马路边说话。他们身后是三个集装箱改造的临时宿舍,门上有粉笔写的字:牙祭房。吴向葵只知道吃肉叫打牙祭,没听说过还有牙祭房。
马四维人长得瘦,也不高,鼻梁上架了副近视眼镜,香烟不离手。他说:“朱经理说了,只要我们把关系确定下来,我们立马搬到一起住,给我们安排半间屋子!”
小青说:“你莫心急嘛,那个人不答应离。不但不答应,还说最近要来找我。你想想,他一个没有文化的大老粗,脑子简单,一言不合就动武,要是见我们住在一起,还不出人命?”
吴向葵突然觉得好笑,冲着马路吐了一泡口水,暗想是不是每个人整天忙碌的核心,都是为裤裆里的事情?
走进工地,吴向葵看见潘慧在一幢楼前指挥塔吊,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再把哨子含在嘴里,左手对讲机,右手两面旗,这女人就像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想当初出门的时候,吴向葵估计潘慧顶多能在工地食堂里混个帮厨,谁知竟就做了塔吊指挥,工资高,还体面。是潘慧自己考了上岗证书,还是别人发现了这个人才重点培养的?这问题吴向葵也许一辈子都没法搞清楚了。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