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寻求父亲的内心世界(11)
-1
老人一听小叔说话,吃了一惊,说:“我还以为是一个哑巴在卖东西呢?你卖面不吆喝,谁知道你是干啥的。”
小叔望着眼前的老人,不好意思地搓着双手。
老人穿着一身黑色的棉衣服,慈面善目,扑哧一笑,说:“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生瓜蛋子。你把担子挑着跟我走。”
小叔心里咯噔了一下,以为碰到传说中的强盗了,这一担面要是被他抢走了,回去怎么交代啊!小叔磨蹭着,朝左右看看,寻机挑着面筐逃跑,或是有人救他一把。
老人看小叔东张西望半天不动,生了气,说:“让你挑起来跟我走,你怎么不动弹!”
小叔紧张地说:“大爷啊,这面就是我的命,你要我的命可以,但你不能把这面抢去啊!”
老人知道小叔误解了,又是扑哧一笑,说:“谁要抢你的面,不要坏了我的名声。我们村里有位老人明天要过生日,要吃长寿面,我看你这面不错,我把你带去。”
小叔这才明白了原委,不好意思地挑起担子,跟在老人的身后,到了一处大瓦房前,老人吆喝了几声,屋里走出一位老妇人。老人和她说了几句,老妇人让小叔把面挑到家里,看了看,然后拿起一根面条,放到嘴里嚼了嚼,脆、筋道,连声说:“好面!这是大师傅的手艺。”小叔听了内心就纳闷,怎么从面条就能品出挂面人的手艺呢?老妇人把面全要了,小叔喜出望外,没想到这么难的事,这么简单就解决了。老人对小叔说:“我骗没骗你,抢没抢你?”小叔更加不好意思了,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卖了面,小叔揣着一卷钱,挑着空筐往家赶,小叔脚步轻快,心头舒畅。冬天的风吹在脸上,如春风一样惬意。路边荒芜的田地,也变得金黄了。本来要走半天的路,小叔几个小时就走完了。
小叔到了面坊,面坊里正围着一圈人在算账,见小叔这么早就回来了,问是怎么回事。小叔把卖面的经过说了一遍,大家都欣喜起来,说小叔遇到贵人了。
一个月卖面下来,小叔渐渐老到了。现在,小叔挑着面担,过田埂,翻沟壑,穿村庄,扁担在肩上忽闪忽闪。一进村子,小叔就开始吆喝,卖挂面啦,卖挂面啦!
小叔一天下来要走几十里路,一双土布鞋上脚走不到两天就歪斜得像个蛤蟆嘴。小叔上次在供销社看到的黄力士鞋,黄力士鞋是帆布面,黑色的胶底,其他几个家里条件好的卖面人都有这种鞋,鞋底软,重量轻,走起路来舒服,十分洋气,而小叔却还在穿着手工做的土布鞋,小叔做梦都想有这双黄力士鞋,但他攒了很长时间,口袋里的钱就是不够,供销社里的黄力士鞋就成了小叔的一个梦。
有一天,小叔来到一个村子,吆喊了半天,也没有一个人出来,正准备离开,一位小姑娘挎着一个竹篮,手里提着一个布袋跑过来要换面。小姑娘穿着肥大的花棉袄,袄面上是一朵一朵鲜艳的大牡丹花,袖口处有着黑的污渍,脚上的棉鞋歪斜着,有一只鞋头裂着一道口子,头发蓬乱着,几缕头发披下来,落在红红的面孔上,伸出的手有一丝皲裂。小叔接过她的袋子,袋子是布口袋,上面还打着两块大的补丁。小叔打开袋子,把手插进去抄了一下,麦粒金黄,颗粒饱满,没有灰尘。不像别人的麦子瘪子多,灰多。小叔一看就喜欢,这是好麦子。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