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寻求父亲的内心世界(15)
-1
干部们一走,队长就让舅爷和父亲挂面,一切都在偷偷地进行。
队长叮嘱卖面的人,尽量小心点儿,不要像过去那样大鸣大放地卖,遇到有人问,绝不能说是本村的,就说是外地的。
风声越来越紧了,有一天,一个男人愁眉苦脸地回来,他挑着的面担子被民兵发现了,民兵追了几里路,把他追到,把他的面条全部踩碎了,倒进了塘里。男人说着说着,眼睛就红红的,流下了两行眼泪,那一箩白白的面条啊,谁见了谁不伤心。
又过几天,大队干部带着几个民兵来了,队长又上前去敬烟,但他们把队长的手挡得远远的,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队长知道来者不善。
他们径直来到面坊,几个愣头青小子,撞开门,不由分说就砸了起来,屋子里响起一片砰砰的声音,尘土飞扬。
队长咬着烟屁股,焦急地转来转去,他眼睛红红的,喷着火光,说:“这干吗?大家都熟人熟气的,这干吗?”但没有一个人理他。
这时,一个胳膊戴着红袖章的半大小子,看到了面坊里的那个绿釉的面盆,挥起手中的棒子就砸去,这可是舅爷吃饭的家伙,也是父亲喜欢的面盆,不能让他们砸了!父亲眼尖手快,伸手去拦,但棒子已打下来了,只听砰的一声,棒子打在父亲的胳膊上,父亲“哎哟”一声,痛得眼冒金星。那半大小子,见打了人,也不敢闹了,赶忙往外走。父亲站起来,看到那个绿油油的面盆完好着,心里放松了一下。
屋外,孩子们睁大惊恐的眼睛,妇女们在骂,男人们的拳头攥得叭叭响。村民黑头五大三粗,平时喜欢舞刀弄棒地练功,黑头气得不行,咬着牙说:“这些伢们,我一手能抓两个。”
队长劝着:“别干呆事,这是政策,这是政策!”
砸完面坊,民兵们扛着棍子扬长而去,队长望着他们的背影,一口浓痰啐得老远,说:“过去一来,我就招待你们吃,那些饭都喂猪了!”
村民们怏怏地回去了。这次面盆虽然保住了,但父亲的胳膊乌了半个月才好起来。
面挂不成了,舅爷临走,把面盆留给了父亲,舅爷说:“这面盆是你用一条胳膊换的哩,那天如果没有你挡一下,早就砸烂了,现在你留着吧。”
父亲虽然不能用它挂面了,但父亲还是喜欢得不得了,把面盆架在房子的高处。
奶奶送舅爷回去,舅爷走在前面,奶奶背着双手走在后面。
奶奶说:“面挂不成了。”
舅爷说:“挂不成就挂不成吧,好歹外甥的手艺学成了。他的手艺不错,比我强。”
奶奶说:“不给挂面,这手艺也没用了。”
舅爷说:“总不能把老百姓的嘴堵住吧,只要老百姓吃,这手艺就有用场。”
奶奶听了舅爷的话,心里明白了。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