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寻求父亲的内心世界(2)
-1
我知道父亲的内心是孤独的。有时,我想陪父亲坐坐,但我与父亲总是没有多少话说,两个男人常常坐在沙发上沉默着。父亲的头发花白了,面孔上多的是安详沉静,像一条经过了大风大浪的船,现在晒在海滩上。
父亲年老了,威严正在一点点丧失,有时他在我的身边打着圈子想找点儿话说。这几天,我与父亲长谈着,谈得最多的是家庭的事,我对这个家庭有许多不理解的事,少年时不敢问,现在我都敢问了。
谈到父亲的残掌,过去我们也断断续续地听说过一点儿,这次父亲举起残掌挠了挠头,开始叙说起来。
1
父亲曾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挂面师傅。
关于我父亲学挂面手艺的事,还得回到过去。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生产队里正在商量搞副业,以增加收入,年底可分点儿红给每家每户,队长就想到了挂面。
我们这儿是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吃面食是很金贵的。其中又以吃面条为上等,面条的吃法有许多种,老人做寿,要吃长寿面;新生儿满月,要吃满月面;人生病了,要吃荷包蛋面……面条不但能做饭吃,还能做菜吃,我们当地有两道名菜就是用面条做的,如把面条和泥鳅放一起烧,味道鲜美,叫泥鳅面;另一种是把面条做成圆子,叫挂面圆子,蒸着吃,油炸了吃,都好吃。因为有了这许多吃法,面条几乎家家户户都需要,一定会有销路。
村子里没有挂面师傅,队长想到了我舅爷,我舅爷是一个老挂面师傅,队长想请他来,但又怕舅爷不愿意。在乡下,会这门手艺的人还不多,肯定也有别人请他。队长来找我奶奶,嘴里衔着一根自制的卷烟,那烟好像长在他的嘴上,说话时,能把烟卷从一个嘴角熟练地转到另一个嘴角,而且一点儿也不妨碍说话。寒暄了一阵后,队长就把想请舅爷来挂面的想法和奶奶说了,奶奶一听,就说:“没问题,我哥的事,我能说定。”
队长说:“你先去请请看,这一趟算你十分工。”
第二天,奶奶就让父亲去请舅爷,父亲挥动着手臂,青春的身子走在田野里像一棵挺拔的白杨树,两条长长的腿,像装了弹簧一样迈动。父亲从小就对这个做手艺的舅爷充满了崇敬,这次能去请舅爷,心里满是欣喜。
奶奶看着父亲走在田野上的身影,觉得这件事重要,还是不放心。奶奶追上来,替下父亲,父亲心里一阵失落。
到舅爷家有十几里路,中间要翻过一座小龙山。奶奶上到半山腰,往那边看去,山脚下,田野一望无边,一座座村庄零星地坐落在田地里,被一条弯曲的村路串联在一起,路在一条小河边弯来弯去,弯上一座小石桥,就一头扎进一座村庄里去了,再远处有一座村庄隐约可见,那就是奶奶的娘家了。奶奶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歇息好了,起身再走,这是她每次回娘家的习惯。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