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摘:延续着的艺术生命(2)
古米廖夫与阿赫玛托娃的婚恋
只有蛇才会蜕皮,
是为了让灵魂衰老和成熟,
唉,我们和蛇类不一样,
我们变换的是灵魂,不是肉体。
关注灵魂,往往与探索宗教信仰紧密关联。
古米廖夫有一首诗题为《回归》,也值得关注。一个消瘦的黄种人以向导身份出现在抒情主人公身边,他们俩结伴同行,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走到了中国的万里长城脚下。黄种人跟他告别,要去种稻、栽茶,而抒情主人公则惊喜地发现:
在洁净的丘岗上,在茶园的上边,
在一座古老的佛塔旁佛陀在静坐。
我心中暗喜,俯首膜拜,
感到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慰藉。
看来,诗人向往东方,心系中国,主要动因在于探索佛教与佛学的奥秘。
古米廖夫跟聪颖有才的安娜·阿赫玛托娃结了婚,但身边总有女性仰慕者,其中有个头戴蝴蝶结的姑娘,被古米廖夫称呼为他的学生。阿赫玛托娃看到这些,心里自然不舒服。阿赫玛托娃擅长写失意的爱情诗,她的抒情诗很快引起诗坛重视,其诗名甚至超越了古米廖夫。一般读者和诗歌爱好者都会由衷地祝福这对诗坛情侣生活美满和谐。谁会想到,几年后,他们便婚姻破裂,最终分手。其实,他们婚后聚少离多,生活中不断产生矛盾或冲突,这在诗歌当中早有体现。比如阿赫玛托娃在一首无题诗中写道:
他喜欢世上的三种事物:
傍晚的歌声,白孔雀,
磨损的美洲地图。
他不喜欢婴儿啼哭,
不喜欢喝茶泡马林果,
不喜欢女人歇斯底里。
……而他的妻子是我。
阿赫玛托娃和古米廖夫的儿子列夫,小名廖瓦,三岁就什么话都会说了。有人问他:“爸爸是谁?妈妈是谁?”廖瓦回答说:“爸爸是诗人。妈妈是歇斯底里。”一般人很难想象,优雅的女诗人也会大发脾气,歇斯底里。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吵闹不休,大喊大叫呢?那就是丈夫移情别恋,有了外遇。廖瓦出生于1912年10月。转年10月,女演员奥尔加·维索茨卡娅和古米廖夫的儿子出生,小廖瓦有了同父异母的弟弟。1918年,跟阿赫玛托娃离婚以后,古米廖夫第二次结婚,妻子姓恩格尔哈特,名字也叫安娜。她为古米廖夫生了个女儿,起名海伦。没有人知道,古米廖夫给女儿起的这个名字,是暗自纪念他的法国情人。
古米廖夫的诗《唐璜》当中,有这样的诗行:
我的梦想既放荡又简单:
只知道抓起船桨,跨上马鞍!
不管漫长岁月荏苒流逝,
时时亲吻那些迷人的新欢。
显然,诗人不想受婚姻约束,征服女性的“唐璜气质”在他身上有所体现。当然,我们不应当仅仅指责古米廖夫的不忠,阿赫马托娃同样具有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的个性:结婚不久,她便单独去了法国,并在那里结识了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两个人关系亲昵,画家以她为模特儿画了不少人体素描。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