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经典散文:莫高窟的藏经洞(4)

2022-09-22 15:37:36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面对藏经洞,洋人名叫斯坦因,出生在匈牙利一个犹太人家庭,英国籍,著名的探险家、考古学家。1907年,斯坦因第一次来到莫高窟之时,王道士对藏经洞看管得很紧

面对藏经洞

洋人名叫斯坦因,出生在匈牙利一个犹太人家庭,英国籍,著名的探险家、考古学家。1907年,斯坦因第一次来到莫高窟之时,王道士对藏经洞看管得很紧,散失的卷子很少。

斯坦因为了看到日夜盼望的藏经洞,想了很多办法接近王道士,但王道士避而不见,斯坦因束手无策。后来他了解到道士王圆禄对唐代高僧玄奘非常崇拜,便把自己装扮成唐玄奘的信奉者,并欺骗王圆篆,说他是沿着唐玄奘西天取经的路来的。这一招很灵,是宗教信仰把他们的思想沟通了。斯坦因最终只用了200两银子,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1914年,他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子向王圆篆购得部分敦煌文献。两次合计,共掠走藏品2万余件,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

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风尘仆仆地赶到敦煌。他在洞中拣选了三个星期,最终以600两银子为代价,获取了一万多件堪称精华的敦煌文书,这些文书后来大都人藏法国国立图书馆。其后,日本的探险家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俄国考古学家奥尔登堡、美国考古学家华尔纳等人闻风而至,对藏经洞文物进行大量盗运。

对发现藏经洞的道士王圆篆,多数论者指责他罪不容赦,好端端的一个文物宝库,竟毁在他的手里,洞里一多半的文物精品被他盗卖一空。但是,王圆篆身为一个无知愚昧又贫穷的道士,实在又承担不起如此大的罪责。在西人斯坦因、伯希和盗运经卷之前,王圆篆曾经屡次将此事报告给当时的敦煌知县汪宗瀚和安肃道台廷栋,结果碰了钉子。知县大人只挑了一部分画像和写经留作私物玩赏或送人,而知府大人看了经卷,竟觉得还不如自己的字好,轻蔑地说了句:“无足重!”让这些贵重的文物继续尘封洞内。如果说一个偏僻州县的地方官学识浅薄的话,那么号称金石学家的甘肃学台叶昌炽应该长着一双慧眼,他把从敦煌得来的几件献品写进了自己的著作,并且也提议过将这些文物运往兰州保存,但是因为官府拿不起几千两白银的运费,此事同样不了了之。

中国古代历来就是以权术而不是以学识取士的,当官的兴趣只在于贪财享受,为了发财是不惜砸了佛像当废铜卖,拆了祖宗牌位当劈柴烧的,国家的财富如果不搬到自己家里从来就不知道珍惜。一大批稀世瑰宝因为无人识货,只好交由王道士处理,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1907年,在藏经洞被发现7年之后,一个个外国探险家闻风而至,他们辗转来到荒凉偏僻的敦煌,从王圆篆手里连哄带骗,像买废纸一样将宝贵的文物盗运出国。洋人对遗书的重视最终引起了国人的注意,1909年,法国探险家伯希和,将他窃得的遗书在北京六国饭店公开展览,这才将藏经洞的发现公之于众。長期无人问津的经卷外国人一说好,立刻惊动了朝廷。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敢情偏远的敦煌还有如此珍贵的文物。于是一纸电令发到敦煌,对洞里剩余的东西进行封锁,严禁外运,适时运往北京。殊不知,此时洞里的文物已去之大半,而接下来长途运输带来的损失较之洋人的盗窃更为严重,遗书在途中几近处于无人看守,任其丢失的状态,大小官吏和看守层层窃取,运到北京时只剩下八千六百多残卷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