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随笔:梦里回延安(4)

2022-08-17 11:05:58 来源:文言阁 作者:网络
导读: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在延安期间,贺敬之和代表们参观了党中央当年在延安的各处旧址,在杨家岭山头上植树,又探访了他的母校鲁艺所在地桥儿沟的干部和乡亲。连续十多天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在延安期间,贺敬之和代表们参观了党中央当年在延安的各处旧址,在杨家岭山头上植树,又探访了他的母校鲁艺所在地桥儿沟的干部和乡亲。连续十多天,他那颗激动不已的心一直在剧烈地跳动着,他感到了母亲怀抱的宽厚和温暖。这首诗从“回”字落笔,循着诗人感情发展的线索,由初回延安,到追忆延安、畅谈延安、参观延安、歌颂延安,结尾又落笔于回延安上,构思精巧,浑然天成。全诗突出一个“情”字,无论是重回延安的激动和欢欣,还是对往昔成长的回忆,对团聚场景的描绘,抑或是对延安巨变的赞叹,对其历史功绩的颂扬,诗人始终把对延安的这种眷念和热爱之情凝结为对“母亲”的深深呼唤:“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这种炽热而又自然的情感贯穿全诗,既热烈奔放又真切感人,饱含抒情诗的神韵。

贺敬之说:“我这首诗之所以引起读者共鸣并流传下来,只能说是由于写了我人生经历中对‘母亲’——延安、党、祖国的真情实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他说:“当想到整个延安,想到这个名字标示的伟大历史内容和辉煌业绩,就不能不永远为之骄傲。想到作为它队伍中当年的一名小兵和今天还活着的一名老兵,我不能不感到无比荣幸。”

1999年9月,贺敬之途经沈阳,我们又得以相见。我陪着他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会见了一些诗友。一天下午,我们陪他去看望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曾写出《开不败的花朵》的老作家马加。马加重病在身,瘦得有些脱相,说话口齿不清,毕竟90岁高龄了呀!临别时,在那个离客厅几步远的楼梯口,马加突然背诵了敬之的诗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情景令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

贺敬之是我崇敬和爱戴的诗人。他创作的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和文学爱好者。贺敬之是在毛主席的《讲话》指引下一步一步走向当代中国新诗高峰的。他说:“诗,必须属于人民,属于社会主义事业,按照诗的规律来写与按照人民的利益来写的相一致。”

原载《解放军报》2022年5月23日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