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克里姆林宫之上(3)
克里姆林宫之上
地球不就是一个烂苹果吗?世界也是一个烂苹果了,掉到我的口袋里了。
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唱起来了,那是伊里奇你于1900 年在国外创办的《火星报》的一篇报道援用的法文原词:“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但我的口袋,我21 世纪20 年代幸福满满的口袋,也给打掉了。我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落到哪里了?
我翻开爱因斯坦大部头的《相对论》,首先是史蒂芬·霍金的《相对论简史(代序)》,有两行半题记的文字:“谁是20 世纪最伟大的人?美国《时代》周刊对数百名当世名人进行遴选,爱因斯坦、富兰克林·罗斯福及甘地得票最高。而由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撰文介绍的爱因斯坦,则成为20 世纪无可争议的最伟大的人。”
爱因斯坦是一面举世瞩目的镜子了。他的“相对论”的重要结论之一是质量与能量的关系,而质能方程众多推论之一,是铀原子核裂变为两个小的原子核时,很小的一点质量亏损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于是就有了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与爱因斯坦合谋的小道消息——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和1945 年的原子弹爆炸。
其实早于19 世纪的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一个万吨级的核裂变,但它并不在德国柏林落下核烟雾与冲击波,而到了20 世纪的1917 年11 月才引发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
一个蘑菇云一样的高帽子扣到了地球长在脖子上的头脑上了。
“地球同志,你的伟大迟到了。”
“那是因为马赫的力学与主义进不了芬兰湾并沿着涅瓦河的出海口逆向而行。”
不对!那是历史掐准了时间:列宁从瑞士经德国、瑞典回到了《列宁在十月》的电影里。
1917 年10 月7 日,有一列火车从芬兰开往圣彼得堡。
火车在飞驰。
列宁和瓦西里在机车上。
瓦西里紧张地凝视着充满水汽的夜幕。
远方闪现出最初的灯光。
瓦西里俯向伊里奇: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请您拿着这支勃朗手枪!”
俄国“二月革命”后的圣彼得堡到处都是勃朗手枪,破碎了的镜子啪啦一聲,比如临时政府与工人士兵苏维埃,布尔什维克与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制宪民主党,制宪会议与暴力革命。
而此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的列夫·托尔斯泰,又是一个镜子式的样板与靶子式的镜子。
列宁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当然,绝对不是马赫的主义,写作了《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一方面,他对社会上的撒谎和虚伪作了非常有力的、直率的、真诚的抗议;另一方面,是一个‘托尔斯泰主义者,即是一个颓唐的、歇斯底里的可怜虫……真可以说: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