鬃人最初可以说是京剧文化的载体之一,戏剧舞台则是为了还原现实生活(2)
铜茶盘子里的艺术品北京鬃人
白老师将鬃人的制作手艺掌握后,在20世纪60年代初给市政府写信,申请鬃人的营业执照且最终在王府井的美术服务部有了柜台。其后的几十年间,他一直致力于民间艺术和鬃人的发展。说起过去几十年的往事,白老师如数家珍般同我娓娓道来他与鬃人割舍不开的缘分,说到开心之处也丝毫不掩饰愉悦的心情,笑不拢嘴。已过八十的白老师虽白发如丝,但从爽朗的笑声以及清晰的思路中,不难看出白老师这一生对鬃人的热爱。
鬃人在前辈艺人精湛的手艺和白老师的有力助推下,于2007年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鬃人白”也于2008年被列入传统文化项目进入文化遗产展示项目。现在白老师退居幕后,将毕生所学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第四代传承人白霖。学英语出身的白霖,弥补了之前鬃人走出国门语言沟通上的缺陷,将鬃人的发展融合时代的特性,拉近鬃人与欣赏者的距离,进到校园、举办展览会等,让传统文化在鬃人这个实际的载体上,活态传承,焕发新活力。

8《八大锤》场景
还原戏剧舞台效果的制作手艺
鬃人最初可以说是京剧文化的载体之一,脸谱、戏装行头和人物的性格都是根据戏剧舞台上的效果进行还原,戏剧舞台则是为了还原现实生活。因此小巧的鬃人制作起来工序繁琐,需要耐心、静心、细心才能将其做生动,还必须得熟悉京剧,才能把这盘中的大戏呈现出来。
首先是做泥头和底座。拿出泥头的模子和泥托的模子,将胶泥揉匀成一个小球,放在头模子上,根据头模子大小将多余的胶泥去除并压实,让胶泥能充分地与头模子上的眉毛、鼻子、眼睛位置接触,这样人物的脸面才能清晰可见,如果力使得虚压得不实,人物的脸面就会模糊,也就不能进行下一步的制作。

《美猴王》场景。
将胶泥压实之后,拿出轻便、质地结实的秫秸秆作为脖子,找准居中的位置插进泥头;根据鬃人的人身长度,裁减为适当的长短,同时也要将泥头的后脑勺露出来,作为脸谱中的盔头。再拿一块胶泥粘在泥头上,快速地将泥头从头模子里完整地粘下来,粘下来后轻轻地将泥头和胶泥分开,就得到了泥头的雏形。粘出的泥头边上还留有参差不齐的泥,需要用手来细细修整形状,这就非常体现手艺人手上的功夫和多年积累的经验。通过手和泥的触感,与脑海中对戏剧人物的了解,把脸谱的大概其修整出。再用拔针稍稍给泥头正脸不平整的槽拾掇拾掇,一个泥头就初步完成。放在阴凉处晾干,因为日晒容易干裂。
相关阅读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
约会
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
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
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