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别拦我 这氧气真是越吸越上头!(2)
你们都别拦我 这氧气真是越吸越上头!
吸氧到底有多爽?爽到有人没得高反也要吸。
就像到北京要吃烤鸭,到重庆要涮火锅,如果没吸上一口氧气,在朋友圈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了一趟青藏高原。对于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来说,最直接的应对方式同样有两种,一个是赶紧下撤,一个是持续吸氧。一个正经的导游,肯定会告诉你到了高原不要跑不要跳,这是对的。攒齐了快速进入高原+剧烈的体育活动&过度劳累两大要素,便会大大加剧你的缺氧程度。如果你还咳出了粉红色泡沫痰和白色泡沫痰、双肺满布湿性啰音,那就是肺水肿没跑了,赶紧静下来休息,尽早吸氧、下撤,只要及时救治并不会产生后遗症。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并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就十分危险,除了导致死亡,这种“脑子进水”的病还会造成长期的智力和记忆损伤,一旦有昏迷的征兆,就应该静卧休息,吸入氧气,适时安排下撤。
而这时,吸氧是有效的。
高原反应很可怕,但也很好应对,对于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氧气的供给,再以其他方式辅助治疗缓解症状。

医院的氧气,大家都知道,好吸得很。
但毕竟不能带着医院到处跑,我不得不把目光抛向了万能的“拼夕夕”。包治一切高原疾病的“大容量”“高标准”“便携式”氧气瓶只要九块九还包邮,不禁让人心里有一点点担心,这真的能用吗?这种氧气罐里面装的会不会其实根本就是压缩空气?抱着怀疑的态度,我继续搜集了几款不同价位的氧气瓶,并进行了一个对比。网售热卖的便携式氧气瓶,每瓶价格从8.8元~29.9元不等,氧气容量通常为1000毫升,氧气浓度从99.5%~99.6%,按照呼吸方式可以分为面罩式和鼻息式,开到最大持续按压出气使用时长为2~3分钟,按照每次按压0.5~1秒的时间,可以按压使用110~200次。其实,按照国家医疗器械的注册标准,符合标准的便携氧气罐氧含量必须在99.5%以上,所以选购时只要认准罐身的械字号标识,不买三无产品,就不用担心里面装的是空气。

但问题,其实出在便携氧气瓶的容量上。
不管是急性高原反应,还是高原脑水肿和高原肺水肿,都有着明确的吸氧建议:急性高原反应,氧气流量以1~2L/min为宜,吸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高原肺水肿一般为4~8L/min,严重者可给予10L/min,输氧应持续12—24小时,直到完全恢复;高原脑水肿则以2~4L/min为宜,重症患者可以间断地添加至4~6L/min,直到患者清醒。对于肺水肿和脑水肿来说,一罐便携式氧气能提供的实在只是杯水车薪,而对急性高原反应来说,除非你随身带着一箱氧气瓶,不然一瓶总计2~3分钟的吸氧时间,也只是吸一口算一口,聊胜于无。相比于1升的氧气瓶,另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是购买氧气袋。一个50升的氧气袋,可以到当地高原医院充满氧气,相当于带了50瓶的便携氧气瓶,省省可以吸上1个多小时。当然,这也意味着你得随身抱着N个巨大的氧气袋。
相关阅读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
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
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
约会
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