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普资讯 >

千年科举探幽(2)

2023-05-24 11:00:34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千年科举探幽,(3)糊名试卷 即便如此,还是有漏洞,因为考官还可以通过字迹来猜测考生。 怎么才能防范这一漏洞呢? 这就要求将考生的考卷重新誊录。考生的卷子是用

千年科举探幽

(3)糊名试卷

即便如此,还是有漏洞,因为考官还可以通过字迹来猜测考生。

怎么才能防范这一漏洞呢?

这就要求将考生的考卷重新誊录。考生的卷子是用墨书写的,为了区别,就找人用红笔来抄写,抄录的卷子称为朱卷。这样一来,考官只能见到考生的朱卷,而见不到考生试卷上的笔迹了(图4)。

(4)朱卷

宋太宗又规定,主考官在考前实行封闭,接到任命立即进考场隔离,这叫“入闱”,到考试公榜后才能解除隔离。

在宋代,还出现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之后逐步形成了州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的格局。

到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科举制情有独钟,他将科举考试作为一项国策确立下来。从此,科举制度形成了规范化,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所谓三级考试,第一级是童试,通过童试才能成为秀才;秀才通过省的乡试可成为举人;举人通过会试成为贡士;贡士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取的就是进士。

北京府学胡同小学看起来很平常,却有着600年的历史。1421年,明朝皇帝在这里建成顺天府直属学校。从那以后,科举考试就与学校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的必须通过学校取得学生资格。

当时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叫童生。童生不分年龄,就像清代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里的周进,50多岁了还是个童生。

古城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当年,生员们就在这里参加3年一次的乡试。

在阆中的学道街上,有一座建于明代末年的建筑,这里就是当时举行乡试的场所 “川北道贡院”。明清时期,阆中曾一度作为四川省的临时省会,10多年间,在这里一共举行过四科(注:一科相当于1届)乡试(图5)。

(5)川北道贡院

江南贡院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贡院,清代中国的状元有一半以上是从这个考场里走出来的。

南京,明朝初年的都城。这里的江南贡院就是当年举行会试的地方。

江南贡院占地数万平方米,仅号舍(注:单人考场)就有20644间。号舍空间窄小,乡试每3年举行一次,每次考3场,每场3天,共计9天7夜,考生都在号舍里度过。

上海嘉定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以科举为主题的博物馆,它收藏的最珍贵文物是一件衣服。

这似乎是一件古人穿的普通麻质坎肩,但那些看似衣服纹理的,其实是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小字。原来,这是当年一位考生的作弊工具。

相关阅读

  • 风云人物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师夷——蓝色角逐(一)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幻灭——蓝色角逐(二)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