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普资讯 >

千年科举探幽(5)

2023-05-24 11:00:34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千年科举探幽,历史上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因八股文写得不好,终生不得志。《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是一个例子,他直到71岁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 蒲松龄的遭遇是否

千年科举探幽

历史上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因八股文写得不好,终生不得志。《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是一个例子,他直到71岁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

蒲松龄的遭遇是否能说明科举制的不公正呢?

“学而优则仕”刺激了更多人去读书求学。科举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使得中国人极其推崇文化知识,赞赏勤奋刻苦的品质。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很多学者认为,由于教育是被牢牢绑在科举战车上的,读书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应试上,而忽略了其他的知识和能力,导致科举制的弊端越来越大。

专家认为:这恐怕不是科举制本身的问题,而是那个时代的人们进入社会上层的渠道太狭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使得天下的读书人都挤在科举考试这条独木桥上。

这种弊端到中国近代表现得尤其突出。

近代学者魏源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他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可是他本人屡次落第,直到52岁才在显示皇恩浩荡的“恩科”中了进士。

晚清状元张謇名留青史,并不是因为他的八股文做得好,恰恰相反,是因为他适应时代潮流,勇于创新,成为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家。

科举制也对中国周边的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朝鲜半岛更是不间断地将这一制度延续了900年之久。

当科举制达到顶峰时刻,一位西方传教士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就是利马窦。中国的科举制度令利马窦着迷不已,他说:“国家主持的考试将给每一位有知识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这是一种公平的竞争。”

对于习惯官爵被分封和世袭的西方人来说,中国科举制无疑是一种充满了智慧的制度设计。从1570年至1870年的300年间,英国出版的介绍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就达100多种。西方一些国家纷纷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文官选拔制度,陆续引入。

现在西方行政学的教科书里,谈到公务员制度,都追根溯源承认是中国的发明。很多西方学者认为,科举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文官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礼仪最大的贡献。

1904年夏天,一个叫刘春霖的年轻人幸运地被慈禧太后钦点为状元。但刘春霖没有想到,他将成为一个时代结束的象征(图11)。

(11)刘春霖

在近代世界文明大潮中,当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后,科举制如同所有旧的传统制度一样,在中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怀疑和批判。

1905年9月2日,张之洞、袁世凯等一批高官联名上奏皇帝,请求废除科举。随后,慈禧太后发出上谕,从1906年开始,一律停止乡、会试。

相关阅读

  • 风云人物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师夷——蓝色角逐(一)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幻灭——蓝色角逐(二)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